\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 picIntro\">梁穎在網上發布文章。\u003c/p>\u003cp>8月,一篇名為《愛你,才要強暴你》的文章在網上流傳,引起關注。這是一個叫梁穎的女孩所寫,文中詳細描述了自己是如何被男子羅冠軍性侵后強行確認戀愛關系,以及之后多次被性侵侮辱的過程。她說自己鼓足勇氣說出“真相”,希望避免其他女孩受害。\u003c/p>\u003cp>這段“被強奸的愛情”引發了網友的憤怒和聲討。\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37/FFC30B4F0B58E34394E583FAB065D731A1046D6E_w692_h850.png\" alt=\"羅冠軍發聲\"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羅冠軍發聲\u003c/p>\u003cp>隨后,“漩渦中心人物”羅冠軍發聲,否認自己強奸,稱兩人在發生關系前已經確定了戀愛關系,希望通過法律手段還自己一個清白。羅冠軍的姐姐也在網上爆料梁穎與羅冠軍是正常分手,且梁穎曾向羅冠軍索要巨額分手費。\u003c/p>\u003cp>雙方你一刀我一槍,誰都沒有選擇認輸。梁穎緊跟發布微博,說重慶警方已經立案,律師讓自己保留證據,繼續放上羅冠軍的無碼照片,并打上“強奸犯”字樣。\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37/FEE5158F758974990CB2BAB4C2A98E97E13575AF_w594_h548.jpg\" alt=\"梁穎委托律師發布聲明\"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梁穎委托律師發布聲明\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37/1E4C56B8BA11122FB61E4DA377B7695123B649C4_w585_h539.jpg\" alt=\"羅冠軍發布聲明\"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羅冠軍發布聲明\u003c/p>\u003cp>事情的轉折出現在9月5日晚上。梁穎代理律師和羅冠軍分別發布聲明稱,雙方達成和解。 梁穎在道歉信中稱,羅冠軍沒有強奸,因梁穎本人對強奸罪的法律定義的認知出現偏差,以及因雙方沒有處理好分手事宜,才會在網上曝光冤枉羅冠軍強奸,向公眾和羅冠軍和他的家人道歉。\u003c/p>\u003cp>至此,持續一周的“大戰”終于告一段落。但與輕描淡寫的結果相比,整個事件所帶來的輿論沖擊力,并沒因為雙方的和解而散去,歸于平靜的“梁穎羅冠軍事件”背后,埋藏著很多人的血和淚。\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37/DB950DD4C4612A6FF508C8E3244CD895B216C80E_w515_h323.png\" alt=\"獨家:吃瓜群眾為何淪為"幫兇"? 從"羅冠軍事件"反思網絡暴力\" />\u003c/p>\u003cp class=\"\">整個事件中真正的“受害者”是丟掉工作、不得不三次搬家、遭遇網暴的已經“社會性死亡”的羅冠軍和正義感被欺騙的網友,以及東奔西跑、盡心調查還要面對質疑的重慶警方。更人無法釋懷的是,即使真相最后得到了澄清,羅冠軍恐怕也很難徹底恢復名譽。\u003c/p>\u003cp>梁穎很會利用網友的同情心,拿著網友打賞的300萬,她注銷了微博,利用輿論的力量來達到自己“解氣”的目的,從網上消失了。因為和解,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她并未得到懲罰,成為了最終的“贏家”。\u003c/p>\u003cp>不容忽視的是,“造謠者”梁穎的“惡”傷害了很多人,用虛假的信息言論來煽動輿論引起民憤,最終不僅會傷害網友的情感,更會破壞公眾的信任。梁穎的行為堵住了很多真正的女性受害者的維權之路,以后那些真正需要維權的“弱者”可能更難讓人相信。\u003c/p>\u003cp>近年來,我們經常遇到這類互聯網反轉事件。\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37/9C39F27593271B370374D572B2206E549FFB12C6_w588_h301.png\" alt=\"劉某曬到網上的照片。\" />\u003c/p>\u003cp class=\"textAlignCenter picIntro\">劉某曬到網上的照片。\u003c/p>\u003cp>今年5月份,“教師體罰哮喘學生致其吐血的大反轉”和這件事情如出一轍:劉某在網上求助,她患有哮喘癥的女兒于2019年12月10日被班主任罰跑10圈后出現吐血、手抖等癥狀,至今未見好轉,并配上孩子吐血的衣服照片、在醫院輸液的照片,引發了網友的討伐。\u003c/p>\u003cp>但經過警方調查后,劉某承認其女兒因遭體罰吐血、凌晨2點被老師威脅毆打、送老師6萬元等情節,系其為擴大影響而故意編造的謊言。轟轟烈烈的開場、大跌眼鏡的結局。需要思考的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反轉事件”在某些互聯網平臺屢屢上演?為什么這些平臺會徹底淪為充斥著對罵、低智言論、“喊打喊殺”的“輿論場”?\u003c/p>\u003cp>隨著網絡言論載體和網民數量的增多,網絡輿論已經可以越來越明顯地推動事件的發展。網絡作為公共平臺,承擔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網絡監督、網絡維權得以深化,無疑是社會民主進步的佐證。但是,在很多時候,網絡不僅僅監督了事件過程,推動事件發展,還會過度發展煽動民憤,很多網友在情緒的煽動下甚至直接給事件“下定論”,最終演變成一場轟轟烈烈的“網絡審判”,成為了給當事人生活造成過度影響的“網絡暴力”。\u003c/p>\u003cp>回顧“梁穎羅冠軍”事件,除了當事雙方,對這場“狗血劇”進行推波助瀾,乃至最終引發網絡暴力的網友,也扮演著不可忽略的角色。原本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對施暴者口誅筆伐,站在道德制高點跟風批判、盲目指責,待真相大白時,實際上自己也成為了網絡暴力的實施者。\u003c/p>\u003cp>正如半月談寫到:網上沖浪,善良的網友很可能、很容易被戴上節奏,抒發一時義憤的情緒表達,發到網上很可能就成為了壞人的幫兇,互聯網非法外之地,遇到自媒體發布聳動內容務必三思,不清楚真相時等一等,不沖動轉發評論,別讓善良被利用、正義感被辜負。\u003c/p>\u003cp>只有真相,才是對當事人最大的安慰,除此之外的煽風點火,都可能是助紂為虐。這件事情又給網民們上了一課:看到網上曝光的負面事件,有時候我們可以等一等,理性吃瓜,“讓真相的子彈多飛一會兒”,不要成為“假弱者”的幫兇,堵住“真弱者”的維權之路。\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陳欣欣","faceUrl":"","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cateid":"鳳凰網河南綜合","type":"source","catename":"鳳凰網河南綜合","description":"","cateSource":"","backgroud":"http://p1.ifengimg.com/ifengimcp/pic/20160919/d236177a15798b010c4c_size104_w720_h186.png","api":"http://api.iclient.ifeng.com/api_wemedia_list?type=source&keyword=%E5%87%A4%E5%87%B0%E7%BD%91%E6%B2%B3%E5%8D%97%E7%BB%BC%E5%90%88","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newsTime":"2020-09-11 12:20:30","authorUrl":""}},"keywords":"梁穎,羅冠軍,網絡暴力,冠軍,幫兇,事件,輿論,網友,真相,梁穎羅","hasCopyRight":fals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13億閱讀熱度、一周之內180°度大反轉、“強奸”愛情、劣質狗血劇......對于很多網友來說,從8月29日到9月5日這幾天,“梁穎羅冠軍”每天晚上的“新瓜”,都牽動著他們的所有情緒。 今天,我們來聊一段“昔日戀人反目成仇”的故事。 梁穎在網上發布文章。 8月,一篇名為《愛你,才要強暴你》的文章在網上流傳,引起關注。這是一個叫梁穎的女孩所寫,文中詳細描述了自己是如何被男子羅冠軍性侵后強行確認戀愛關系,以及之后多次被性侵侮辱的過程。她說自己鼓足勇氣說出“真相”,希望避免其他女孩受害。 這段“被強奸的愛情”引發了網友的憤怒和聲討。 羅冠軍發聲 隨后,“漩渦中心人物”羅冠軍發聲,否認自己強奸,稱兩人在發生關系前已經確定了戀愛關系,希望通過法律手段還自己一個清白。羅冠軍的姐姐也在網上爆料梁穎與羅冠軍是正常分手,且梁穎曾向羅冠軍索要巨額分手費。 雙方你一刀我一槍,誰都沒有選擇認輸。梁穎緊跟發布微博,說重慶警方已經立案,律師讓自己保留證據,繼續放上羅冠軍的無碼照片,并打上“強奸犯”字樣。 梁穎委托律師發布聲明 羅冠軍發布聲明 事情的轉折出現在9月5日晚上。梁穎代理律師和羅冠軍分別發布聲明稱,雙方達成和解。 梁穎在道歉信中稱,羅冠軍沒有強奸,因梁穎本人對強奸罪的法律定義的認知出現偏差,以及因雙方沒有處理好分手事宜,才會在網上曝光冤枉羅冠軍強奸,向公眾和羅冠軍和他的家人道歉。 至此,持續一周的“大戰”終于告一段落。但與輕描淡寫的結果相比,整個事件所帶來的輿論沖擊力,并沒因為雙方的和解而散去,歸于平靜的“梁穎羅冠軍事件”背后,埋藏著很多人的血和淚。 整個事件中真正的“受害者”是丟掉工作、不得不三次搬家、遭遇網暴的已經“社會性死亡”的羅冠軍和正義感被欺騙的網友,以及東奔西跑、盡心調查還要面對質疑的重慶警方。更人無法釋懷的是,即使真相最后得到了澄清,羅冠軍恐怕也很難徹底恢復名譽。 梁穎很會利用網友的同情心,拿著網友打賞的300萬,她注銷了微博,利用輿論的力量來達到自己“解氣”的目的,從網上消失了。因為和解,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她并未得到懲罰,成為了最終的“贏家”。 不容忽視的是,“造謠者”梁穎的“惡”傷害了很多人,用虛假的信息言論來煽動輿論引起民憤,最終不僅會傷害網友的情感,更會破壞公眾的信任。梁穎的行為堵住了很多真正的女性受害者的維權之路,以后那些真正需要維權的“弱者”可能更難讓人相信。 近年來,我們經常遇到這類互聯網反轉事件。 劉某曬到網上的照片。 今年5月份,“教師體罰哮喘學生致其吐血的大反轉”和這件事情如出一轍:劉某在網上求助,她患有哮喘癥的女兒于2019年12月10日被班主任罰跑10圈后出現吐血、手抖等癥狀,至今未見好轉,并配上孩子吐血的衣服照片、在醫院輸液的照片,引發了網友的討伐。 但經過警方調查后,劉某承認其女兒因遭體罰吐血、凌晨2點被老師威脅毆打、送老師6萬元等情節,系其為擴大影響而故意編造的謊言。轟轟烈烈的開場、大跌眼鏡的結局。需要思考的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反轉事件”在某些互聯網平臺屢屢上演?為什么這些平臺會徹底淪為充斥著對罵、低智言論、“喊打喊殺”的“輿論場”? 隨著網絡言論載體和網民數量的增多,網絡輿論已經可以越來越明顯地推動事件的發展。網絡作為公共平臺,承擔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網絡監督、網絡維權得以深化,無疑是社會民主進步的佐證。但是,在很多時候,網絡不僅僅監督了事件過程,推動事件發展,還會過度發展煽動民憤,很多網友在情緒的煽動下甚至直接給事件“下定論”,最終演變成一場轟轟烈烈的“網絡審判”,成為了給當事人生活造成過度影響的“網絡暴力”。 回顧“梁穎羅冠軍”事件,除了當事雙方,對這場“狗血劇”進行推波助瀾,乃至最終引發網絡暴力的網友,也扮演著不可忽略的角色。原本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對施暴者口誅筆伐,站在道德制高點跟風批判、盲目指責,待真相大白時,實際上自己也成為了網絡暴力的實施者。 正如半月談寫到:網上沖浪,善良的網友很可能、很容易被戴上節奏,抒發一時義憤的情緒表達,發到網上很可能就成為了壞人的幫兇,互聯網非法外之地,遇到自媒體發布聳動內容務必三思,不清楚真相時等一等,不沖動轉發評論,別讓善良被利用、正義感被辜負。 只有真相,才是對當事人最大的安慰,除此之外的煽風點火,都可能是助紂為虐。這件事情又給網民們上了一課:看到網上曝光的負面事件,有時候我們可以等一等,理性吃瓜,“讓真相的子彈多飛一會兒”,不要成為“假弱者”的幫兇,堵住“真弱者”的維權之路。獨家:吃瓜群眾為何淪為"幫兇"? 從"羅冠軍事件"反思網絡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