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這次縣委全會,就是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完成今年目標任務,圍繞副中心、打造增長極,踐行‘三起來’、實現新跨越,在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陽絢麗篇章中勇于擔當、貢獻力量,奮力開創新安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u003c/p>\u003cp>在中共新安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新安縣委書記宗國明的話擲地有聲。\u003c/p>\u003cp>從荒涼小城發展成為一座經濟昌盛、文化繁榮、生態宜居的城市,伴隨著鏗鏘前行的步履,新安正在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嬗變......\u003c/p>\u003cp>\u003cstrong>做好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文章 發展“加速跑”\u003c/strong>\u003c/p>\u003cp>今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會議公布了第一批15個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新安縣位列全省第四。\u003c/p>\u003cp>作為洛陽市唯一的河南省首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榮譽背后,新安的責任也更大。\u003c/p>\u003cp>新安縣委書記宗國明表示:“落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觀摩會精神,就要圍繞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用更高的標桿、更有效的舉措、更精準的服務,推動主導產業向產業鏈終端和價值鏈高端邁進,推動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u003c/p>\u003cp>目前,新安已經形成了能源、有色金屬、化工、建材和高端裝備制造等五大支柱產業和完整的煤電鋁及其精深加工產業鏈條。搶抓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戰略機遇,突出特色產業,拉高標桿、優化環境、創新探索、守牢底線,加快經濟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為縣域治理“三起來”貢獻產業區力量。\u003c/p>\u003cp>現在的新安,處處可以感受到創新的魅力。驅車駛入新安縣產業集聚區和洛新產業聚集區,來往運輸車輛有序進出,項目建設熱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u003c/p>\u003cp>在園區的洛陽康達卡勒幅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項目現場,項目技術人員正在安裝醫療器械,該項目正積極對接上海康達醫械集團和日立醫療技術和工藝,全力打造符合工業4.0標準的現代化、高科技、花園式醫療器械產業化基地,建成后將填補河南省高端醫療裝備生產的空白;\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40/FE92C3011448073140F30F34241CAC1F9F1B3DF3_w950_h633.jpg\" alt=\"新強聯裝配車間\"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新強聯裝配車間\u003c/p>\u003cp>在洛陽新強聯回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裝配車間,主軸軸承和盾構機主軸等設備產品整齊排列,產品安裝測試有序進行。今年7月13日,新強聯正式登陸A股資本市場,從今年3月19日過會到上市,新強聯前后經歷近四個月時間。隨著新強聯的上市,洛陽市新安縣正式迎來首家上市公司。\u003c/p>\u003cp>在河南新安縣產業集聚區萬基控股集團建設工地上,主廠區近15米高的鋼架立柱正在吊裝施工。據了解,洛陽萬基鋁加工有限公司依托河南省新型鋁板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創新戰略聯盟,成功開發出動力電池外殼料、電子標簽箔、高性能容器箔、鋰電池軟包用鋁箔和冷成型藥用鋁箔;\u003c/p>\u003cp>從洛陽康達卡勒幅、萬基控股到新強聯等企業,近年來,新安縣搶時間、搶機遇、搶要素、優服務、優管理、優環境,著力推動集群招商提質、產業轉型增效、技術創新增速、公共服務保障和產城互動發展,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區的“吸引力、競爭力、帶動力”,推動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 。\u003c/p>\u003cp>2019年,新安縣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3家,實現銷售收入550億元、稅收5.7億元;洛新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1家,實現銷售收入214億元、稅收4.1億元。\u003c/p>\u003cp>圍繞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新安正在用實際行動,推動主導產業向產業鏈終端和價值鏈高端邁進,用更高的標桿、更有效的舉措、更精準的服務,推動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u003c/p>\u003cp>可喜的是,近日河南省深化擴權強縣改革,將156項省轄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賦予新安等9個縣(市),這為進一步激發新安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與潛力提供了充足自主權和空間。\u003c/p>\u003cp>\u003cstrong>綠染新安山河美\u003c/strong>\u003cstrong> “全域旅游”藍圖呼之欲出\u003c/strong>\u003c/p>\u003cp>青山如畫,綠水如弦,映照著新安發展的強音。\u003c/p>\u003cp>走進禮河村,家家通坦途,處處皆果林。禮河村是新安“櫻桃谷”的重點區域,近年來,該村抓住洛陽大力發展溝域經濟的有利時機,種植大粒櫻桃3000余畝,建起農家飯莊20多家。 村里培訓組成了禮河“櫻嫂”導游團,及時了解游客需求,村子還積極參與籌劃騎行賽、櫻桃節、農民豐收節等節會活動,打響了禮河櫻桃品牌。\u003c/p>\u003cp>據村委會主任介紹,該村引進的天興農業生態園項目,流轉土地近2000畝,種植有新品種大力櫻桃、軟籽石榴、水蜜桃、無公害蔬菜等,讓100多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每年櫻桃花盛開和果實成熟的時節,到我們村賞花品果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去年僅櫻桃產業一項,收入突破1000萬元!”\u003c/p>\u003cp>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近年來,新安縣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石井鎮東山底等5個村入圍中國傳統村落,鐵門鎮土古洞等12個村被認定為首批國家森林鄉村,21個村被評為省、市級美麗鄉村,“門外綠樹白墻、推窗天藍水清、庭中鳥語花香”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u003c/p>\u003cp>新安縣還成功創建漢函谷關世界文化遺產、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形成了北部山水生態游、中部農旅融合游與南部歷史文化游相得益彰的大旅游格局,打造了“絲路漢關,山水新安”的耀眼名片。\u003c/p>\u003cp>新安把“生態立縣”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略,一以貫之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為描繪新安鄉村版“富春山居圖”平添靚麗色彩,讓旅游成為了新安的富民之源。\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40/6324405B35A7EFE71C5603EEBDC33A2EE82123E4_w950_h712.jpg\" alt=\"鐵門鎮發展辣椒特色種植\"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鐵門鎮發展辣椒特色種植\u003c/p>\u003cp>如今的新安已是“綠廊相連、水網相通、文脈相續、城園相融”。在這片古老與現代交融的大地上,正上演著黨建統領、文旅為魂、城市轉型、產業升級以及區域價值重塑的精彩故事。\u003c/p>\u003cp>9月24日,新安縣入選河南省首批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單位,一條全域旅游創建引領全國百強縣成長的脈絡清晰可見,帶動新安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成為全國縣域城市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風向標。\u003c/p>\u003cp>\u003cstrong>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u003c/strong>\u003cstrong> \u003c/strong>\u003cstrong>擘畫黃河流域宏偉藍圖\u003c/strong>\u003c/p>\u003cp>新安北臨黃河,是黃河中游的重要節點城市。黃河哺育了新安人民,孕育了以和合、漕運為代表的燦爛文化,留下了陳謝兵團強渡黃河挺進豫西的紅色故事。\u003c/p>\u003cp>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新安10萬余人民為支持工程建設告別故土。隨著小浪底的下閘蓄水,在新安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水域,呈現出了“水域三千里,星島萬顆珠”的黃河萬山湖奇觀。\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40/D891CE2457D086D09D583D259C7A1BDA139F2ADD_w800_h534.jpg\" alt=\"新安縣委書記宗國明\"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新安縣委書記宗國明\u003c/p>\u003cp>新安縣委書記宗國明表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于新安來講,既是重大歷史使命、重大發展機遇,也蘊含著特殊的情感。\u003c/p>\u003cp>近年來,新安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好“綠”“治”“創”三篇文章。\u003c/p>\u003cp>把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扎實推進全域綠化,實施沿黃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萬畝、飛播造林6萬畝,全縣林地面積達到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6.5%,榮獲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綠化模范縣等榮譽稱號。“為打造獨具特色的黃河新安段生態長廊,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將沿黃10萬余畝宜林地全部進行高標準綠化,今年確定的4.5萬畝沿黃綠化工程已經全部完成。”\u003c/p>\u003cp>圍繞落實洛陽市委市政府“四河同治”“三渠聯動”等部署要求,新安縣加快謀劃實施“45699”水資源生態涵養綜合利用工程,對黃河及縣域內5條支流進行生態修復,重點推進澗河生態河谷綜合治理、引畛濟澗、引故入新、青要山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扎實開展黃河“清四亂”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積335平方公里。\u003c/p>\u003cp>謀劃實施一批適合新安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全面推進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積極建設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積極融入全省沿黃旅游精品帶建設,加快推進總投資100億的全域旅游項目,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同時,突出“中華源·黃河魂”主題,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40/F5F9F33CDE12FE48003421CB02A52225E42A7155_w800_h600.jpg\" alt=\"黃河神仙灣\"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黃河神仙灣\u003c/p>\u003cp>新安縣石井鎮的黃河神仙灣,幾年前還是亂石裸露、黃土漫塵的荒山野嶺,經過近幾年的“扮靚”,4000畝的荒山“搖身一變”成為了4A級的休閑農業旅游度假區,瓜果飄香、游人如織,湖光山色相映,人與自然和諧,神仙灣成了名副其實的‘神仙’灣。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今日,“賣產品”“賣風景”“賣文化”“賣服務”,農區變景區、勞動變運動、空氣變人氣、產品變禮品,“荒山溝”變為了“聚寶盆”。\u003c/p>\u003cp>宗國明表示,今后,我們將緊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各項要求,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努力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譜寫出彩河南篇章中奏響“最強音符”,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擔當。(鳳鳴作者 陳欣欣)\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陳欣欣","faceUrl":"","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cateid":"鳳凰網河南綜合","type":"source","catename":"鳳凰網河南綜合","description":"","cateSource":"","backgroud":"http://p1.ifengimg.com/ifengimcp/pic/20160919/d236177a15798b010c4c_size104_w720_h186.png","api":"http://api.iclient.ifeng.com/api_wemedia_list?type=source&keyword=%E5%87%A4%E5%87%B0%E7%BD%91%E6%B2%B3%E5%8D%97%E7%BB%BC%E5%90%88","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newsTime":"2020-09-30 17:51:29","authorUrl":""}},"keywords":"新安,高質量,黃河,新安縣,縣域,生態,產業集聚區,縣委書記,縣域經濟,黃河流域","hasCopyRight":fals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摘要:縣域發展,產業為基。從農業窮縣到“工業強縣”,從國家級貧困縣到河南首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近年來,新安是如何以特色產業為發展導向,在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上下功夫、強短板?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新安縣將交上一份怎樣的答卷?帶著這些問題,“小康路上—鳳觀出彩河南”第二站走進新安縣,探訪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背后的“新安秘訣”。 “這次縣委全會,就是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完成今年目標任務,圍繞副中心、打造增長極,踐行‘三起來’、實現新跨越,在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陽絢麗篇章中勇于擔當、貢獻力量,奮力開創新安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在中共新安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新安縣委書記宗國明的話擲地有聲。 從荒涼小城發展成為一座經濟昌盛、文化繁榮、生態宜居的城市,伴隨著鏗鏘前行的步履,新安正在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嬗變...... 做好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文章 發展“加速跑” 今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會議公布了第一批15個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新安縣位列全省第四。 作為洛陽市唯一的河南省首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榮譽背后,新安的責任也更大。 新安縣委書記宗國明表示:“落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觀摩會精神,就要圍繞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用更高的標桿、更有效的舉措、更精準的服務,推動主導產業向產業鏈終端和價值鏈高端邁進,推動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 目前,新安已經形成了能源、有色金屬、化工、建材和高端裝備制造等五大支柱產業和完整的煤電鋁及其精深加工產業鏈條。搶抓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戰略機遇,突出特色產業,拉高標桿、優化環境、創新探索、守牢底線,加快經濟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為縣域治理“三起來”貢獻產業區力量。 現在的新安,處處可以感受到創新的魅力。驅車駛入新安縣產業集聚區和洛新產業聚集區,來往運輸車輛有序進出,項目建設熱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在園區的洛陽康達卡勒幅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項目現場,項目技術人員正在安裝醫療器械,該項目正積極對接上海康達醫械集團和日立醫療技術和工藝,全力打造符合工業4.0標準的現代化、高科技、花園式醫療器械產業化基地,建成后將填補河南省高端醫療裝備生產的空白; 新強聯裝配車間 在洛陽新強聯回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裝配車間,主軸軸承和盾構機主軸等設備產品整齊排列,產品安裝測試有序進行。今年7月13日,新強聯正式登陸A股資本市場,從今年3月19日過會到上市,新強聯前后經歷近四個月時間。隨著新強聯的上市,洛陽市新安縣正式迎來首家上市公司。 在河南新安縣產業集聚區萬基控股集團建設工地上,主廠區近15米高的鋼架立柱正在吊裝施工。據了解,洛陽萬基鋁加工有限公司依托河南省新型鋁板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創新戰略聯盟,成功開發出動力電池外殼料、電子標簽箔、高性能容器箔、鋰電池軟包用鋁箔和冷成型藥用鋁箔; 從洛陽康達卡勒幅、萬基控股到新強聯等企業,近年來,新安縣搶時間、搶機遇、搶要素、優服務、優管理、優環境,著力推動集群招商提質、產業轉型增效、技術創新增速、公共服務保障和產城互動發展,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區的“吸引力、競爭力、帶動力”,推動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 。 2019年,新安縣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3家,實現銷售收入550億元、稅收5.7億元;洛新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1家,實現銷售收入214億元、稅收4.1億元。 圍繞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新安正在用實際行動,推動主導產業向產業鏈終端和價值鏈高端邁進,用更高的標桿、更有效的舉措、更精準的服務,推動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 可喜的是,近日河南省深化擴權強縣改革,將156項省轄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賦予新安等9個縣(市),這為進一步激發新安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與潛力提供了充足自主權和空間。 綠染新安山河美 “全域旅游”藍圖呼之欲出 青山如畫,綠水如弦,映照著新安發展的強音。 走進禮河村,家家通坦途,處處皆果林。禮河村是新安“櫻桃谷”的重點區域,近年來,該村抓住洛陽大力發展溝域經濟的有利時機,種植大粒櫻桃3000余畝,建起農家飯莊20多家。 村里培訓組成了禮河“櫻嫂”導游團,及時了解游客需求,村子還積極參與籌劃騎行賽、櫻桃節、農民豐收節等節會活動,打響了禮河櫻桃品牌。 據村委會主任介紹,該村引進的天興農業生態園項目,流轉土地近2000畝,種植有新品種大力櫻桃、軟籽石榴、水蜜桃、無公害蔬菜等,讓100多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每年櫻桃花盛開和果實成熟的時節,到我們村賞花品果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去年僅櫻桃產業一項,收入突破1000萬元!”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近年來,新安縣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石井鎮東山底等5個村入圍中國傳統村落,鐵門鎮土古洞等12個村被認定為首批國家森林鄉村,21個村被評為省、市級美麗鄉村,“門外綠樹白墻、推窗天藍水清、庭中鳥語花香”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新安縣還成功創建漢函谷關世界文化遺產、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形成了北部山水生態游、中部農旅融合游與南部歷史文化游相得益彰的大旅游格局,打造了“絲路漢關,山水新安”的耀眼名片。 新安把“生態立縣”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略,一以貫之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為描繪新安鄉村版“富春山居圖”平添靚麗色彩,讓旅游成為了新安的富民之源。 鐵門鎮發展辣椒特色種植 如今的新安已是“綠廊相連、水網相通、文脈相續、城園相融”。在這片古老與現代交融的大地上,正上演著黨建統領、文旅為魂、城市轉型、產業升級以及區域價值重塑的精彩故事。 9月24日,新安縣入選河南省首批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單位,一條全域旅游創建引領全國百強縣成長的脈絡清晰可見,帶動新安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成為全國縣域城市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風向標。 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 擘畫黃河流域宏偉藍圖 新安北臨黃河,是黃河中游的重要節點城市。黃河哺育了新安人民,孕育了以和合、漕運為代表的燦爛文化,留下了陳謝兵團強渡黃河挺進豫西的紅色故事。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新安10萬余人民為支持工程建設告別故土。隨著小浪底的下閘蓄水,在新安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水域,呈現出了“水域三千里,星島萬顆珠”的黃河萬山湖奇觀。 新安縣委書記宗國明 新安縣委書記宗國明表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于新安來講,既是重大歷史使命、重大發展機遇,也蘊含著特殊的情感。 近年來,新安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好“綠”“治”“創”三篇文章。 把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扎實推進全域綠化,實施沿黃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萬畝、飛播造林6萬畝,全縣林地面積達到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6.5%,榮獲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綠化模范縣等榮譽稱號。“為打造獨具特色的黃河新安段生態長廊,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將沿黃10萬余畝宜林地全部進行高標準綠化,今年確定的4.5萬畝沿黃綠化工程已經全部完成。” 圍繞落實洛陽市委市政府“四河同治”“三渠聯動”等部署要求,新安縣加快謀劃實施“45699”水資源生態涵養綜合利用工程,對黃河及縣域內5條支流進行生態修復,重點推進澗河生態河谷綜合治理、引畛濟澗、引故入新、青要山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扎實開展黃河“清四亂”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積335平方公里。 謀劃實施一批適合新安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全面推進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積極建設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積極融入全省沿黃旅游精品帶建設,加快推進總投資100億的全域旅游項目,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同時,突出“中華源·黃河魂”主題,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黃河神仙灣 新安縣石井鎮的黃河神仙灣,幾年前還是亂石裸露、黃土漫塵的荒山野嶺,經過近幾年的“扮靚”,4000畝的荒山“搖身一變”成為了4A級的休閑農業旅游度假區,瓜果飄香、游人如織,湖光山色相映,人與自然和諧,神仙灣成了名副其實的‘神仙’灣。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今日,“賣產品”“賣風景”“賣文化”“賣服務”,農區變景區、勞動變運動、空氣變人氣、產品變禮品,“荒山溝”變為了“聚寶盆”。 宗國明表示,今后,我們將緊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各項要求,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努力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譜寫出彩河南篇章中奏響“最強音符”,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擔當。(鳳鳴作者 陳欣欣)從荒涼小城到發展強縣 新安靠什么“脫胎換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