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辛丑暮夏,河南遭遇的這場罕見暴雨,已經奪走了近百人的生命,損毀了數以萬計的房屋。截至29日12時,據國家自然災害災情管理系統統計,此輪強降雨造成河南省150個縣(市、區)1616個鄉鎮1391.28萬人受災,因災遇難99人,仍有失蹤人員在進一步核查當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達909.81億元。\u003c/p>\u003cp>錚錚鐵骨、硬漢柔情。有這樣一群退伍兵,他們在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奔赴河南受災前線,與這場天災拉開了一場保衛戰,為災后重建復蘇獻上了一份強硬力量。\u003c/p>\u003cp>請跟隨這4位退伍兵,讓我們一起感受這份鐵骨柔情。\u003c/p>\u003cp>\u003cstrong>01 “快一點、再快一點,隊友還在等我”\u003c/strong>\u003c/p>\u003cp>“若有戰、召必回。”楊中華在驅車趕往河南鞏義的路上,腦子里始終回響著這句話。\u003c/p>\u003cp>7月19號,鄭州突降暴雨。位于鄭州西北部的鞏義,也成為這場暴雨的襲擊中心。\u003c/p>\u003cp>“隊長,家這邊下暴雨,我們已經在現場幫忙指揮交通了......”19號晚上10點多,橄欖綠退伍老兵先鋒服務隊隊長楊中華接到隊友的電話后,決定馬上從北京開車回鄭州,隊友們都出去幫忙了,作為隊長怎么能缺席。\u003c/p>\u003cp>\u003cstrong>從北京到河南鞏義,原本8小時的車程,楊中華花費近16個小時。\u003c/strong>\u003c/p>\u003cp>在回來的路上,楊中華不斷關注鄭州暴雨的情況,時刻和隊友保持聯系,只想著快一點,再快一點,隊友還在等著他。很多路段出現了坍塌、積水,他只能繞遠路,終于在20號中午趕回鞏義。\u003c/p>\u003cp>這天,鞏義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水位以驚人的速度上漲。洪水攜裹著山上的黃泥,穿門而入,涌入學校、涌入村莊,道路被阻斷,信號連不上,鞏義成為飄在洪水中的孤島,仿若澤國。\u003c/p>\u003cp>暴雨還在持續,鞏義東北部的河洛鎮,南依高山,北臨黃河,是最嚴重的受災中心之一。楊中華和隊友賀龍旭兵分兩路,開始爭分奪秒與“水”搶人。\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2/E73937DEB14CC6ACF2C8F4E04D604B6741092319_size4645_w3820_h3853.jpg\" alt=\"(橄欖綠隊員救援受困群眾 楊中華提供)\"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橄欖綠隊員救援受困群眾 楊中華提供)\u003c/p>\u003cp>在河洛鎮羅口村的一座大橋底下,有一位癱瘓的老人被困在溝里。路面濕滑,都是泥漿,每走一步都可能會摔下去。為了保證老人安全,楊中華和幾位隊友組成一隊,輪流將老人抬到高地。\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6F9137733BE088CD34164CC761AB6D11BEA6184C_size297_w461_h324.png\" alt=\"(橄欖綠團隊跪在泥里轉移受困群眾 楊中華提供)\"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橄欖綠團隊跪在泥里轉移受困群眾 楊中華提供)\u003c/p>\u003cp>另外一支橄欖綠救援隊趕赴河洛鎮源村救援時,路上的淤泥沒過膝蓋,每走一步,都極容易陷進去。\u003cstrong>為了把被困的村民安全地轉移出去,賀龍旭和隊友只能坐在泥里,一個個接力,將老太太運出去。\u003c/strong>\u003c/p>\u003cp>\u003cstrong>災情最嚴重的那幾天,\u003c/strong> \u003cstrong>楊中華和隊友每天只能睡3個小時,剛剛結束救援,又接到運送物資的需求,立馬趕赴下一個救援地,困了累了就睡在地上瞇一會\u003c/strong>。\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822CE9155E068D7D7E42D0757752F123C5FD2ED7_size376_w553_h367.png\" alt=\"(楊中華(左)和隊友安排清淤工作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楊中華(左)和隊友安排清淤工作 文健/攝)\u003c/p>\u003cp>天空終于放晴,洪水也被抽干,救援工作仍在繼續。\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99624FDD8257363224A070A9D4AEC24C14703634_size373_w553_h368.png\" alt=\"(康店第一中學教室內被淤泥覆蓋的桌椅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康店第一中學教室內被淤泥覆蓋的桌椅 文健/攝)\u003c/p>\u003cp>7月27號,楊中華接到了清理康店第一中學教室的任務。教室門被屋內厚厚的黃泥堵住,楊中華和隊友只能用腳一次次的將門踹開。有的門被打開后,瞬間涌出一股酸臭的積水。教室的淤泥已經淹沒課桌,他們就一鏟子一鏟子將厚厚的泥清出教室,一張桌子一張桌子往外抬,大家都干勁十足,只想盡快讓教室變干凈。\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3A2BF7E8FFCAAD4B995497C5C45462A01821D476_size349_w554_h368.png\" alt=\"(橄欖綠先鋒服務隊清理教室桌椅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橄欖綠先鋒服務隊清理教室桌椅 文健/攝)\u003c/p>\u003cp>“鞏義是我們這群退伍老兵的家鄉,看到自己的鄉親還泡在水里,心里面只有痛,只想趕快救出他們。”楊中華說。\u003c/p>\u003cp>\u003cstrong>在楊中華看來,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不后悔。\u003c/strong>\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E5F297E3EEA75597627C3EBC8D5440D92C12C153_size307_w553_h354.png\" alt=\"(楊中華清理淤泥后腫脹的腳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楊中華清理淤泥后腫脹的腳 文健/攝)\u003c/p>\u003cp>2008年,剛剛高中畢業的楊中華穿上一身橄欖綠,成為某部隊的野戰兵步兵。后來,兩次受傷讓他留下嚴重的腰傷,腳上還留著鋼板。他穿不上膠鞋,只能穿著布鞋在泥坑里、水里奮戰,每天回去腳都腫得老高。楊中華覺得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有需要,他一樣可以頂上,他的隊友也是。\u003c/p>\u003cp>今年5月份,在鞏義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組織下,楊中華等33名退伍老兵組建的橄欖綠退伍老兵先鋒服務隊被正式授牌,退伍8年的楊中華成為這支隊伍的隊長。\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1117A9A59E93A52172F48907B77E3FA8AEF179CE_size323_w553_h321.png\" alt=\"(橄欖綠退伍老兵先鋒服務隊清理淤泥休息間歇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橄欖綠退伍老兵先鋒服務隊清理淤泥休息間歇 文健/攝)\u003c/p>\u003cp>橄欖綠的成立,讓這些退伍兵找到了組織,有了家,仿佛回到昔日并肩作戰,不喊苦不喊累的軍營生活。\u003c/p>\u003cp>\u003cstrong>現在,橄欖綠正式隊員有55名,清一色的退伍老兵,年齡最大56歲,最小的26歲,他們的腳步跑遍了鞏義各鎮,讓軍隊的一抹綠,永不褪色。\u003c/strong>\u003c/p>\u003cp>除了河南本地的退伍兵,還有全國各地的退伍兵奔赴河南救災。\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E007500B4A6FC123742CD1B380F0EE0179016A7B_size323_w553_h372.png\" alt=\"(7月29日,保定直隸救援隊前往鄭州鄭上路87號院展開災后衛生消殺工作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7月29日,保定直隸救援隊前往鄭州鄭上路87號院展開災后衛生消殺工作 文健/攝)\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31DE2C5D452AF940A2BA96E16D78F72DB507318B_size398_w554_h364.png\" alt=\"(29日下午,救援隊隊員在酒店門口列隊準備前往救援現場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29日下午,救援隊隊員在酒店門口列隊準備前往救援現場 文健/攝)\u003c/p>\u003cp>\u003cstrong>02 “姐,借我1000塊錢,我想去河南救援”\u003c/strong>\u003c/p>\u003cp>今年還在上大學的退伍軍人邵源,是去年9月份才退的伍,征兵入伍,是邵源剛滿18周歲時做的第一個決定。在邵源看來,軍人,是每個男孩都崇拜的一種身份。\u003c/p>\u003cp>邵源在西藏獅泉河一帶服役,這里位于中印邊境地帶,并且是處于最前線的通訊站,據邵源介紹,他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印軍第一顆導彈打過來就打在我們駐地。”由于緊張的邊界關系,本應在去年9月1日就退伍的邵源,延遲到了23日才從邊境離開退伍。\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1846BF9D6CB3BC6F44D4C6C38F255F192489A35E_size623_w554_h664.png\" alt=\"(小區內,邵源在認真完成消殺工作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小區內,邵源在認真完成消殺工作 文健/攝)\u003c/p>\u003cp>現在,剛上大學一年的邵源在過暑假時看到了網絡上災情鋪天蓋地的關于河南暴雨的消息,作為一名大學生,也是一位退伍軍人,邵源認為,自己應該在這個時候站出來,馳援河南,為搶險救災貢獻一份力量。\u003c/p>\u003cp>\u003cstrong>由于距離比較遙遠,邵源從22號開始,先在網上做起了志愿者,為前線救災的隊員搜集相關的救援信息,往往一搜就到了凌晨3、4點鐘才去睡覺。\u003c/strong>\u003c/p>\u003cp>24日,線上志愿者活動結束了,但災難并未因此而停止。衛輝的水位居高不下,這讓邵源非常擔心。這時候,前往一線救援的念頭出現在了邵源的腦海中。但同時,他心里清楚地知道,父母一定會阻止,沒有辦法的邵源只能求助姐姐。\u003c/p>\u003cp>\u003cstrong>“姐,你借我1000塊錢,這是來回的機票錢,我想去河南救援。”\u003c/strong> 起初,姐姐并不同意邵源瞞著父母來前線救災的請求,除了危險之外,家庭的拮據也是姐姐阻止邵源的理由之一。\u003c/p>\u003cp>\u003cstrong>“就算在街上流浪,我也得來!”\u003c/strong> 看著弟弟決心如此,面對河南嚴重的災情,姐姐最終同意了弟弟的請求。25日晚上11點,邵源登上了前往鄭州的飛機。\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1D2B620FF9951455A2D3F5D075D3C290C7EDF8E3_size386_w554_h417.png\" alt=\"(26日的河南衛輝,仿佛一片汪洋 孫勇/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26日的河南衛輝,仿佛一片汪洋 孫勇/攝)\u003c/p>\u003cp>“到了鄭州我并沒有休息,而是第一時間趕到了衛輝勘探水域,后來又聯系到輝縣,在輝縣參與了幾天的救援工作。”救援隊伍撤回后,邵源決定再在河南待兩天,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6BA043282118A080DB8FE8F6B69A5AB6EF6E30E4_size443_w553_h372.png\" alt=\"(現場消殺設備:脈沖動力煙霧水霧兩用機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現場消殺設備:脈沖動力煙霧水霧兩用機 文健/攝)\u003c/p>\u003cp>28日,救援隊撤出衛輝,邵源又追隨保定直隸救援隊的腳步來到鄭州,參與了鄭州各個小區的衛生消殺工作。\u003c/p>\u003cp>\u003cstrong>03 “什么時候看軍人?就在這種遇到危難的時候”\u003c/strong>\u003c/p>\u003cp>7月24日,適逢周末,顧劍回到河北保定的一個縣城看望父母。25日下午,顧劍便收到了前往河南支援的任務。因為只有兩個小時的集合時間,顧劍并沒有多做停留,甚至沒有收拾什么行李,就踏上了前往鄭州的路途。\u003c/p>\u003cp>“\u003cstrong>我先回到保定市和(保定直隸救援隊的)隊員們見面集合,當時已經挺晚了,想著河南的百姓們現在還在水深火熱中,我們個個兒也都挺著急的,想立馬投身救災過程中,所以就連夜出發,趕來了河南\u003c/strong>。”回想當天的情形,顧劍表示,如果自己再晚一點,可能就會錯過集合時間,不能前來河南支援。\u003c/p>\u003cp>1998年,顧劍選擇了應征入伍,成為了一名軍人,1998年的大洪災、2008年汶川地震,顧劍都是深入一線搶險救災的人員之一。河南這次災情,顧劍也義無反顧的加入到了救災隊伍中來。\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57AD9DDAC5046D4F6AB9FE7D39D8D59D8261B432_size292_w554_h363.png\" alt=\"(消殺現場,由于天氣炎熱,顧劍汗如雨下,打開一瓶礦泉水喝了起來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消殺現場,由于天氣炎熱,顧劍汗如雨下,打開一瓶礦泉水喝了起來 文健/攝)\u003c/p>\u003cp>大水過后面臨大疫,保定直隸救援隊此次前來鄭州主要負責災后小區的消殺工作。三四天過去了,\u003cstrong>由于長時間的搬運重物、來回走動,顧劍的腳踝毛細血管已經破裂,出現了紅腫等癥狀。但是,顧劍卻說,確實苦,但無怨無悔。\u003c/strong>\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82DD9035B4E1B0B794DF66487B0B48D8353196BC_size309_w554_h366.png\" alt=\"(小區內,救援隊員在認真完成消殺工作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小區內,救援隊員在認真完成消殺工作 文健/攝)\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86DA2C12C88602F85C0A776E2E4CC4AA7A1D0732_size214_w553_h363.png\" alt=\"(采用三輪摩托霧炮車確保消殺工作有序進行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采用三輪摩托霧炮車確保消殺工作有序進行 文健/攝)\u003c/p>\u003cp>“無論是軍人還是退役軍人,所有人在面對災情時,他們都會義不容辭,挺身而出。 在救災現場,沒有人會說我要愛惜自己的體力和身體。\u003cstrong>國家遇到危險和困難,光指望地方肯定是不可能的,什么時候看軍人?就在這種遇到危難的時候!\u003c/strong>”顧劍說。\u003c/p>\u003cp>\u003cstrong>04 “心里直發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些事吧”\u003c/strong>\u003c/p>\u003cp>7月20日那天,董歡像往常一樣,上班、工作,傍晚下班回家做飯、吃飯。到了晚上,董歡習慣性的打開抖音,想在睡覺前刷一刷短視頻,然后入睡。只是,這一天抖音熱榜推薦的視頻,并沒有幫助董歡入眠,反而讓他徹夜難眠了。\u003c/p>\u003cp>一開始,“鄭州暴雨”的消息出現在手機上時,董歡并沒有在意。“上午也看到有一些鄭州網友發的鄭州看海之類的消息,當時真沒想到會這么嚴重,下午忙工作也沒多關注了。”董歡說,沒想到晚上回家再一打開手機,鄭州竟然經歷了這么大的磨難。\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DAE60CC8AD375319F50F6F40EFED519916796691_size347_w554_h371.png\" alt=\"(董歡(右三)列隊準備前往消殺現場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董歡(右三)列隊準備前往消殺現場 文健/攝)\u003c/p>\u003cp>董歡是一名退伍軍人,2005年底入伍,2007年底退伍,在從軍的這段時間里,董歡經歷了倉山著火的險情,身為一名軍人,選擇了奔赴一線進行滅火工作,這也是董歡在部隊時記憶最為深刻的一段經歷。也許是源于獨屬軍人的那份鐵骨柔情,在看到河南的這次災情時,董歡的腦海中,一直不停地閃現出河南受災人民的面龐。“\u003cstrong>雖然我們素未謀面,但是我真的很難受,剛來的時候經過新鄉衛輝,那里和汪洋大海似的,現在感覺根本就不能想,想起來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心里特別不舒服,看著我心里直發慌,我就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大家做些事吧。\u003c/strong>”提起這次災情,董歡幾度哽咽。\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54D78769906A56AE19EE0E16F2F36DD105A64BBA_size365_w554_h369.png\" alt=\"(小區居民為救援隊隊員送上愛心食品 文健/攝)\"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小區居民為救援隊隊員送上愛心食品 文健/攝)\u003c/p>\u003cp>退伍不褪色,危難見英雄。像這群退伍兵這樣的英雄,在救援現場不計其數。對于這群人來說,每一次出發,都來自于使命感,遵從內心選擇,沒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在他們身上有鐵骨,更有柔情。\u003cstrong>在他們未來人生道路上,依然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心中有熱!\u003c/strong>\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穆素平","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1-07-31 17:34:50","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safeLevel":1,"keywords":"河南,邵源,鄭州,隊友,楊中華,災情,鞏義,救援隊,暴雨,文健","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鳳鳴| 一聲“到”,一生到!這群退伍兵千里馳援河南水災
    河南
    河南 > 原創 > 鳳鳴 > 正文

    鳳鳴| 一聲“到”,一生到!這群退伍兵千里馳援河南水災

    鳳鳴| 一聲“到”,一生到!這群退伍兵千里馳援河南水災

    辛丑暮夏,河南遭遇的這場罕見暴雨,已經奪走了近百人的生命,損毀了數以萬計的房屋。截至29日12時,據國家自然災害災情管理系統統計,此輪強降雨造成河南省150個縣(市、區)1616個鄉鎮1391.28萬人受災,因災遇難99人,仍有失蹤人員在進一步核查當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達909.81億元。

    錚錚鐵骨、硬漢柔情。有這樣一群退伍兵,他們在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奔赴河南受災前線,與這場天災拉開了一場保衛戰,為災后重建復蘇獻上了一份強硬力量。

    請跟隨這4位退伍兵,讓我們一起感受這份鐵骨柔情。

    01 “快一點、再快一點,隊友還在等我”

    “若有戰、召必回。”楊中華在驅車趕往河南鞏義的路上,腦子里始終回響著這句話。

    7月19號,鄭州突降暴雨。位于鄭州西北部的鞏義,也成為這場暴雨的襲擊中心。

    “隊長,家這邊下暴雨,我們已經在現場幫忙指揮交通了......”19號晚上10點多,橄欖綠退伍老兵先鋒服務隊隊長楊中華接到隊友的電話后,決定馬上從北京開車回鄭州,隊友們都出去幫忙了,作為隊長怎么能缺席。

    從北京到河南鞏義,原本8小時的車程,楊中華花費近16個小時。

    在回來的路上,楊中華不斷關注鄭州暴雨的情況,時刻和隊友保持聯系,只想著快一點,再快一點,隊友還在等著他。很多路段出現了坍塌、積水,他只能繞遠路,終于在20號中午趕回鞏義。

    這天,鞏義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水位以驚人的速度上漲。洪水攜裹著山上的黃泥,穿門而入,涌入學校、涌入村莊,道路被阻斷,信號連不上,鞏義成為飄在洪水中的孤島,仿若澤國。

    暴雨還在持續,鞏義東北部的河洛鎮,南依高山,北臨黃河,是最嚴重的受災中心之一。楊中華和隊友賀龍旭兵分兩路,開始爭分奪秒與“水”搶人。

    (橄欖綠隊員救援受困群眾 楊中華提供)

    (橄欖綠隊員救援受困群眾 楊中華提供)

    在河洛鎮羅口村的一座大橋底下,有一位癱瘓的老人被困在溝里。路面濕滑,都是泥漿,每走一步都可能會摔下去。為了保證老人安全,楊中華和幾位隊友組成一隊,輪流將老人抬到高地。

    (橄欖綠團隊跪在泥里轉移受困群眾 楊中華提供)

    (橄欖綠團隊跪在泥里轉移受困群眾 楊中華提供)

    另外一支橄欖綠救援隊趕赴河洛鎮源村救援時,路上的淤泥沒過膝蓋,每走一步,都極容易陷進去。為了把被困的村民安全地轉移出去,賀龍旭和隊友只能坐在泥里,一個個接力,將老太太運出去。

    災情最嚴重的那幾天, 楊中華和隊友每天只能睡3個小時,剛剛結束救援,又接到運送物資的需求,立馬趕赴下一個救援地,困了累了就睡在地上瞇一會

    (楊中華(左)和隊友安排清淤工作 文健/攝)

    (楊中華(左)和隊友安排清淤工作 文健/攝)

    天空終于放晴,洪水也被抽干,救援工作仍在繼續。

    (康店第一中學教室內被淤泥覆蓋的桌椅 文健/攝)

    (康店第一中學教室內被淤泥覆蓋的桌椅 文健/攝)

    7月27號,楊中華接到了清理康店第一中學教室的任務。教室門被屋內厚厚的黃泥堵住,楊中華和隊友只能用腳一次次的將門踹開。有的門被打開后,瞬間涌出一股酸臭的積水。教室的淤泥已經淹沒課桌,他們就一鏟子一鏟子將厚厚的泥清出教室,一張桌子一張桌子往外抬,大家都干勁十足,只想盡快讓教室變干凈。

    (橄欖綠先鋒服務隊清理教室桌椅 文健/攝)

    (橄欖綠先鋒服務隊清理教室桌椅 文健/攝)

    “鞏義是我們這群退伍老兵的家鄉,看到自己的鄉親還泡在水里,心里面只有痛,只想趕快救出他們。”楊中華說。

    在楊中華看來,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不后悔。

    (楊中華清理淤泥后腫脹的腳 文健/攝)

    (楊中華清理淤泥后腫脹的腳 文健/攝)

    2008年,剛剛高中畢業的楊中華穿上一身橄欖綠,成為某部隊的野戰兵步兵。后來,兩次受傷讓他留下嚴重的腰傷,腳上還留著鋼板。他穿不上膠鞋,只能穿著布鞋在泥坑里、水里奮戰,每天回去腳都腫得老高。楊中華覺得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有需要,他一樣可以頂上,他的隊友也是。

    今年5月份,在鞏義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組織下,楊中華等33名退伍老兵組建的橄欖綠退伍老兵先鋒服務隊被正式授牌,退伍8年的楊中華成為這支隊伍的隊長。

    (橄欖綠退伍老兵先鋒服務隊清理淤泥休息間歇 文健/攝)

    (橄欖綠退伍老兵先鋒服務隊清理淤泥休息間歇 文健/攝)

    橄欖綠的成立,讓這些退伍兵找到了組織,有了家,仿佛回到昔日并肩作戰,不喊苦不喊累的軍營生活。

    現在,橄欖綠正式隊員有55名,清一色的退伍老兵,年齡最大56歲,最小的26歲,他們的腳步跑遍了鞏義各鎮,讓軍隊的一抹綠,永不褪色。

    除了河南本地的退伍兵,還有全國各地的退伍兵奔赴河南救災。

    (7月29日,保定直隸救援隊前往鄭州鄭上路87號院展開災后衛生消殺工作 文健/攝)

    (7月29日,保定直隸救援隊前往鄭州鄭上路87號院展開災后衛生消殺工作 文健/攝)

    (29日下午,救援隊隊員在酒店門口列隊準備前往救援現場 文健/攝)

    (29日下午,救援隊隊員在酒店門口列隊準備前往救援現場 文健/攝)

    02 “姐,借我1000塊錢,我想去河南救援”

    今年還在上大學的退伍軍人邵源,是去年9月份才退的伍,征兵入伍,是邵源剛滿18周歲時做的第一個決定。在邵源看來,軍人,是每個男孩都崇拜的一種身份。

    邵源在西藏獅泉河一帶服役,這里位于中印邊境地帶,并且是處于最前線的通訊站,據邵源介紹,他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印軍第一顆導彈打過來就打在我們駐地。”由于緊張的邊界關系,本應在去年9月1日就退伍的邵源,延遲到了23日才從邊境離開退伍。

    (小區內,邵源在認真完成消殺工作 文健/攝)

    (小區內,邵源在認真完成消殺工作 文健/攝)

    現在,剛上大學一年的邵源在過暑假時看到了網絡上災情鋪天蓋地的關于河南暴雨的消息,作為一名大學生,也是一位退伍軍人,邵源認為,自己應該在這個時候站出來,馳援河南,為搶險救災貢獻一份力量。

    由于距離比較遙遠,邵源從22號開始,先在網上做起了志愿者,為前線救災的隊員搜集相關的救援信息,往往一搜就到了凌晨3、4點鐘才去睡覺。

    24日,線上志愿者活動結束了,但災難并未因此而停止。衛輝的水位居高不下,這讓邵源非常擔心。這時候,前往一線救援的念頭出現在了邵源的腦海中。但同時,他心里清楚地知道,父母一定會阻止,沒有辦法的邵源只能求助姐姐。

    “姐,你借我1000塊錢,這是來回的機票錢,我想去河南救援。” 起初,姐姐并不同意邵源瞞著父母來前線救災的請求,除了危險之外,家庭的拮據也是姐姐阻止邵源的理由之一。

    “就算在街上流浪,我也得來!” 看著弟弟決心如此,面對河南嚴重的災情,姐姐最終同意了弟弟的請求。25日晚上11點,邵源登上了前往鄭州的飛機。

    (26日的河南衛輝,仿佛一片汪洋 孫勇/攝)

    (26日的河南衛輝,仿佛一片汪洋 孫勇/攝)

    “到了鄭州我并沒有休息,而是第一時間趕到了衛輝勘探水域,后來又聯系到輝縣,在輝縣參與了幾天的救援工作。”救援隊伍撤回后,邵源決定再在河南待兩天,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現場消殺設備:脈沖動力煙霧水霧兩用機 文健/攝)

    (現場消殺設備:脈沖動力煙霧水霧兩用機 文健/攝)

    28日,救援隊撤出衛輝,邵源又追隨保定直隸救援隊的腳步來到鄭州,參與了鄭州各個小區的衛生消殺工作。

    03 “什么時候看軍人?就在這種遇到危難的時候”

    7月24日,適逢周末,顧劍回到河北保定的一個縣城看望父母。25日下午,顧劍便收到了前往河南支援的任務。因為只有兩個小時的集合時間,顧劍并沒有多做停留,甚至沒有收拾什么行李,就踏上了前往鄭州的路途。

    我先回到保定市和(保定直隸救援隊的)隊員們見面集合,當時已經挺晚了,想著河南的百姓們現在還在水深火熱中,我們個個兒也都挺著急的,想立馬投身救災過程中,所以就連夜出發,趕來了河南。”回想當天的情形,顧劍表示,如果自己再晚一點,可能就會錯過集合時間,不能前來河南支援。

    1998年,顧劍選擇了應征入伍,成為了一名軍人,1998年的大洪災、2008年汶川地震,顧劍都是深入一線搶險救災的人員之一。河南這次災情,顧劍也義無反顧的加入到了救災隊伍中來。

    (消殺現場,由于天氣炎熱,顧劍汗如雨下,打開一瓶礦泉水喝了起來 文健/攝)

    (消殺現場,由于天氣炎熱,顧劍汗如雨下,打開一瓶礦泉水喝了起來 文健/攝)

    大水過后面臨大疫,保定直隸救援隊此次前來鄭州主要負責災后小區的消殺工作。三四天過去了,由于長時間的搬運重物、來回走動,顧劍的腳踝毛細血管已經破裂,出現了紅腫等癥狀。但是,顧劍卻說,確實苦,但無怨無悔。

    (小區內,救援隊員在認真完成消殺工作 文健/攝)

    (小區內,救援隊員在認真完成消殺工作 文健/攝)

    (采用三輪摩托霧炮車確保消殺工作有序進行 文健/攝)

    (采用三輪摩托霧炮車確保消殺工作有序進行 文健/攝)

    “無論是軍人還是退役軍人,所有人在面對災情時,他們都會義不容辭,挺身而出。 在救災現場,沒有人會說我要愛惜自己的體力和身體。國家遇到危險和困難,光指望地方肯定是不可能的,什么時候看軍人?就在這種遇到危難的時候!”顧劍說。

    04 “心里直發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些事吧”

    7月20日那天,董歡像往常一樣,上班、工作,傍晚下班回家做飯、吃飯。到了晚上,董歡習慣性的打開抖音,想在睡覺前刷一刷短視頻,然后入睡。只是,這一天抖音熱榜推薦的視頻,并沒有幫助董歡入眠,反而讓他徹夜難眠了。

    一開始,“鄭州暴雨”的消息出現在手機上時,董歡并沒有在意。“上午也看到有一些鄭州網友發的鄭州看海之類的消息,當時真沒想到會這么嚴重,下午忙工作也沒多關注了。”董歡說,沒想到晚上回家再一打開手機,鄭州竟然經歷了這么大的磨難。

    (董歡(右三)列隊準備前往消殺現場 文健/攝)

    (董歡(右三)列隊準備前往消殺現場 文健/攝)

    董歡是一名退伍軍人,2005年底入伍,2007年底退伍,在從軍的這段時間里,董歡經歷了倉山著火的險情,身為一名軍人,選擇了奔赴一線進行滅火工作,這也是董歡在部隊時記憶最為深刻的一段經歷。也許是源于獨屬軍人的那份鐵骨柔情,在看到河南的這次災情時,董歡的腦海中,一直不停地閃現出河南受災人民的面龐。“雖然我們素未謀面,但是我真的很難受,剛來的時候經過新鄉衛輝,那里和汪洋大海似的,現在感覺根本就不能想,想起來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心里特別不舒服,看著我心里直發慌,我就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大家做些事吧。”提起這次災情,董歡幾度哽咽。

    (小區居民為救援隊隊員送上愛心食品 文健/攝)

    (小區居民為救援隊隊員送上愛心食品 文健/攝)

    退伍不褪色,危難見英雄。像這群退伍兵這樣的英雄,在救援現場不計其數。對于這群人來說,每一次出發,都來自于使命感,遵從內心選擇,沒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在他們身上有鐵骨,更有柔情。在他們未來人生道路上,依然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心中有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