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我們企業帶動附近村民3千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年交易達1.2億元,為當地名優特農產品走向全國開辟了銷售新渠道。”在南陽,一家艾草企業的負責人如此表示。\u003c/p>\u003cp>河南南陽的艾草,在煙霧繚繞中,“熏”遍大江南北,成就南陽“世界艾鄉”的美譽。近些年,南陽市借助科研創新推進艾草種植、加工、研發、體驗等全方位發展,打造艾草全產業鏈,推動艾草傳統加工向新型工業化轉型。目前,全市有人工種植艾草面積近30萬畝、艾草企業1500多家,1300多家艾灸館遍布城鄉,艾草產品有六大類200多個品種,各類艾制品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出口份額的90%以上,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艾草種植基地、艾草收購集散地和艾草產品加工基地,帶動并形成了百億級產業規模,10多萬人從事艾草相關行業。\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0/6FF5DA00B23DA8D3DB9A71C2F5F99D6A43DAFECC_size489_w700_h525.jpg\" />\u003c/p>\u003cp>“我們向山東、安徽、湖北、湖南、貴州、廣東等省的30余家大型超市長期供貨,還出口新加坡、越南等國家,日供香菇近50噸。”在確山縣竹溝鎮香菇種植基地的單體溫棚,新美潤總經理宋九莉如此介紹。\u003c/p>\u003cp>幾年來,在確山縣竹溝鎮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目前合作社有香菇大棚188個,通過大棚租賃及村集體經濟資金購置菌袋,全鎮15個行政村每年可穩定增收6.3萬元至20萬元,全鎮640戶貧困戶年受益在133萬元以上,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增收兩個全覆蓋。\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0/E9A3CD6E6F482709ABE4D8543D1D9ACEC18D2433_size310_w800_h600.jpg\" />\u003c/p>\u003cp>在位于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信陽市光山縣,當地的人民立足自身自然特點和扶貧現狀,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油茶樹成為百姓脫貧致富的“幸福樹”。\u003c/p>\u003cp>\u003cstrong>傳統文化、歷史名人齊助力 河南鄉村振興很厚重\u003c/strong>\u003c/p>\u003cp>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鄉村振興中融入傳統文化對于強化鄉村全面振興的思想保障、創新豐富鄉村產業發展業態、保護傳承優秀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河南的鄉村振興,以歷史文化為助力,無一不彰顯出河南鄉村振興的厚重性。\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0/4D8D27282B48F3DDD8D1558FBCD96A48E9B06545_size248_w800_h600.jpg\" />\u003c/p>\u003cp>南陽,是醫圣張仲景故里、中醫祖庭醫圣祠所在地、中醫藥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仲景文化是南陽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醫藥文化。為了實施中醫藥強市戰略,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南陽市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大力弘揚仲景文化。\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0/9EC48BABB6C3D92619F6DCBA939C0284154AAB9B_size296_w800_h600.jpg\" />\u003c/p>\u003cp>三國文化是許昌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成就了許昌今天的文化優勢。兩岸媒體聯合采訪活動來到許昌曹丞相府景區,該景區在原曹操大營和辦公遺址上恢復重建,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經過多年建設,已經成為漢魏故都許昌一張亮閃閃的旅游名片。\u003c/p>\u003cp>對于光山來說,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是一位寶藏人物,光山縣有很多以“司馬光”命名的地點和產品,體現了當地人對司馬光濃濃的崇敬之情。\u003c/p>\u003cp>\u003cstrong>越奮斗越幸福 中原兒女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u003c/strong>\u003c/p>\u003cp>“留守人員都有活干,不出村就可以找到工作,在山溝里也能掙到錢。”一位鄉鎮企業負責人說,近年來,在外打拼的村民陸陸續續回鄉創業,依靠回歸人才,發展回歸經濟,既提高了經濟收益又解決了村民務工難的問題。\u003c/p>\u003cp>臺灣自媒體人鐘啟達表示,他一直有關注大陸的脫貧攻堅工作。他認為,產業扶貧的方式凝聚了中華兒女的智慧,成功帶動周邊困難群眾發家致富,未來還將取得更高的效益。\u003c/p>\u003cp>又是一年秋色好,中原大地氣象新。砥礪再前行,中原兒女乘風破浪正遠航,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目標勇毅邁進,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王聰兒","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1-10-01 21:15:29","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艾草,鄉村,河南,南陽,產業,司馬光,中原,中醫藥,香菇,許昌","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在河南,行走在廣大鄉村,一個個煥然一新的脫貧地區,一張張笑容滿面的幸福臉龐,訴說著精彩蝶變的中原畫卷;仲秋的鄉野,處處涌動著拼搏奮進的熱潮,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忙碌景象…… 9月24日至28日,20多名兩岸媒體人和網絡達人參加河南省臺辦主辦的“百年圓夢 豫來豫好”兩岸媒體聯合采訪活動,深入田間觸摸發展脈動,行走阡陌種下濃濃鄉愁。 “小產業”帶來大發展 河南鄉村振興很硬核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發展產業是鞏固脫貧成果的治本之策,河南產業發展正如火如荼。 “我們企業帶動附近村民3千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年交易達1.2億元,為當地名優特農產品走向全國開辟了銷售新渠道。”在南陽,一家艾草企業的負責人如此表示。 河南南陽的艾草,在煙霧繚繞中,“熏”遍大江南北,成就南陽“世界艾鄉”的美譽。近些年,南陽市借助科研創新推進艾草種植、加工、研發、體驗等全方位發展,打造艾草全產業鏈,推動艾草傳統加工向新型工業化轉型。目前,全市有人工種植艾草面積近30萬畝、艾草企業1500多家,1300多家艾灸館遍布城鄉,艾草產品有六大類200多個品種,各類艾制品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出口份額的90%以上,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艾草種植基地、艾草收購集散地和艾草產品加工基地,帶動并形成了百億級產業規模,10多萬人從事艾草相關行業。 “我們向山東、安徽、湖北、湖南、貴州、廣東等省的30余家大型超市長期供貨,還出口新加坡、越南等國家,日供香菇近50噸。”在確山縣竹溝鎮香菇種植基地的單體溫棚,新美潤總經理宋九莉如此介紹。 幾年來,在確山縣竹溝鎮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目前合作社有香菇大棚188個,通過大棚租賃及村集體經濟資金購置菌袋,全鎮15個行政村每年可穩定增收6.3萬元至20萬元,全鎮640戶貧困戶年受益在133萬元以上,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增收兩個全覆蓋。 在位于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信陽市光山縣,當地的人民立足自身自然特點和扶貧現狀,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油茶樹成為百姓脫貧致富的“幸福樹”。 傳統文化、歷史名人齊助力 河南鄉村振興很厚重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鄉村振興中融入傳統文化對于強化鄉村全面振興的思想保障、創新豐富鄉村產業發展業態、保護傳承優秀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河南的鄉村振興,以歷史文化為助力,無一不彰顯出河南鄉村振興的厚重性。 南陽,是醫圣張仲景故里、中醫祖庭醫圣祠所在地、中醫藥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仲景文化是南陽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醫藥文化。為了實施中醫藥強市戰略,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南陽市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大力弘揚仲景文化。 三國文化是許昌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成就了許昌今天的文化優勢。兩岸媒體聯合采訪活動來到許昌曹丞相府景區,該景區在原曹操大營和辦公遺址上恢復重建,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經過多年建設,已經成為漢魏故都許昌一張亮閃閃的旅游名片。 對于光山來說,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是一位寶藏人物,光山縣有很多以“司馬光”命名的地點和產品,體現了當地人對司馬光濃濃的崇敬之情。 越奮斗越幸福 中原兒女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留守人員都有活干,不出村就可以找到工作,在山溝里也能掙到錢。”一位鄉鎮企業負責人說,近年來,在外打拼的村民陸陸續續回鄉創業,依靠回歸人才,發展回歸經濟,既提高了經濟收益又解決了村民務工難的問題。 臺灣自媒體人鐘啟達表示,他一直有關注大陸的脫貧攻堅工作。他認為,產業扶貧的方式凝聚了中華兒女的智慧,成功帶動周邊困難群眾發家致富,未來還將取得更高的效益。 又是一年秋色好,中原大地氣象新。砥礪再前行,中原兒女乘風破浪正遠航,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目標勇毅邁進,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鳳鳴|河南鄉村振興產業先行 “希望的田野”徐徐展開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