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河南 > 原創 > 鳳鳴 > 正文

鳳鳴|鄉村振興的核心目標是讓農民得到實惠

鄉村振興是新時期的國家戰略,是整體上優化區域發展和城鄉發展的重大行動,對于全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以及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具有決定意義。

開放以來,由于率先發展城市以及城市化進程較快等方面因素,城鄉之間在區位優勢、經濟條件和文化環境等方面有一定差距。截至2020年,中國共有38741個鄉鎮級區劃,其中有21157個鎮,8809個鄉。鄉村人口數為50979萬人。鄉村振興的主要范圍是鄉鎮和一些發展較慢的縣城。通過持續性財政、土地、金融、社保等政策協同作用,讓鄉村地區群眾改善生存條件和生活福利,獲得具有價值感的主體地位,應該是鄉村振興的主要目標,其中的核心目標是讓農民得到經濟、生活、文化、環境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實惠。

一是要讓農民得到經濟發展的實惠。這就要求堅定不移地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融合性產業和特色化產業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特別是要堅持農業生態化轉型道路,提高原生態產品和親自然服務在農業經濟中的比例和貢獻率,從而為農民收入較快增長提供產業基礎。為此,公共投資項目要持續優化區域水土組合,提供生態化農業發展的要素條件和環境條件。

二是要讓農民得到生活改善的實惠。這就要牢牢盯住群眾的吃飯、穿衣、住房和交通等基本生活問題進行規劃和設計,充實鄉村振興的操作性方案。要通過住房改造和社區規劃等方式提升居住條件,通過水土優化和要素重組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通過社會保障優化提升生活滿意度。當前,要針對部分收入較低群眾建立取暖補貼和部分消費品價格補貼等政策機制,切實減輕一些群眾的生活壓力。

三是要讓農民得到環境美化的實惠。這就要持續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生態資源存量和人居環境質量。要在村莊規劃中將生態資源存量的穩定增長作為重要指標進行考量,并建立村莊生態資源檔案,根據實際情況對生態資源進行動態管理,并為生態補償提供基礎依據。要將村道列入交通出行條件指標,確定路面質量等級,推進村道相對標準化建設。要鼓勵農民進行庭院綠化等行為,推進人居環境整體優化。

四是要讓農民得到文化服務的實惠。這就要正視城市和鄉村之間文化服務的差距,通過務實的文化項目和文化工程推進文化服務。一是建設一些具有長期價值的文化景觀,讓農民有文化活動的基礎平臺和固定場所。具備條件的社區可以建設村史館、村博物館等文化場所,以便提供必要的文化服務。二是以一定形式和財力支持農民自發的文化活動。農民自發的民俗活動、宗教活動和其他文化活動,應該以一定形式予以支持,比如提供必要場所和經費等。三是突出文化服務的教育價值,讓農民特別是農村學生群體從文化服務中獲得充分的教育價值。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農民直接接受專業化文化服務的機制和方式。

五是要讓農民得到公共服務的實惠。這就要進一步進行行政管理改革和公共服務優化。一是推進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減少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中間環節,降低農民辦證件、辦手續的時間成本和其他成本。二是堅持探索社區治理模式創新,讓農民充分發揮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在社區事務參與中體現主體地位和價值感。三是發揮社會組織作用,解決農民看病、就業等現實問題,增加靈活就業機會,并參與必要的公共活動。

總體來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后,一些地區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有所改善,但也存在產業虛置化、鄉村空心化和工作形式化的問題。長期如此,將會影響農村的長期穩定和繁榮,并導致更加嚴重的社會風險。對此,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從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圍繞農民是否得到實惠這個核心目標推進有關工作。經濟、生活、文化、環境和公共服務五個維度構成的實惠目標,應該成為今后鄉村振興的主要努力方向。(作者:經濟學博士,副教授,河南大學國土資源與城鄉發展研究所所長李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