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繼“土坑”酸菜、禹州粉條摻假之后,連現代農業的“芯片”——種子也被盯上了。\u003c/p>\u003cp>或許,你聽說過“套牌種子”嗎?\u003c/p>\u003cp>所謂“套牌種子”,顧名思義,即用A類的種子去替換B類的種子,B類種子所有審定文件、證照都是自己的,但是袋子里面裝的,卻是A類品種的種子,由此上演一場“貍貓換太子”的大戲。\u003c/p>\u003cp>近日,鳳凰網河南走訪商丘、駐馬店等地多家線下種子銷售門店發現,“套牌種子”的存在已是這個行業公開的秘密,多類套牌種子正在市場上“大搖大擺”地銷售。\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13/428BBCC10840935477FD659AF003ED97E02B2123_size254_w800_h533.jpg\" alt=\"鳳鳴|種子“套牌”,誰上了套?\" />\u003c/p>\u003cp>很多種子經銷商表示,“套牌種子”是目前市場的普遍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了。“種子市場上流通的種子品牌有上百個,但八成以上都是‘套牌種子’。包括省內頭部種企及國內上市種業公司,都會偷梁換柱,不是‘套’別家公司的,就是‘套’自己的,要么偷偷用別家公司的種子替換自家的種子,要么是用自家的種子替換自家品牌。”\u003c/p>\u003cp>“套牌種子”為何會流通在市面上?“套牌種子”的泛濫對于農民、農業、國家有什么影響?\u003c/p>\u003cp>據業內專家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種業逐漸對民營企業開放,為了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品種審定制度開始在全國推行。“雖然每年通過審定的種子品種在不斷增加,但是數據造假、賄賂專家等各種違法亂象也接踵而至。很多不該被審定通過的品種最終通過了審定,獲得了合法的牌照。”\u003c/p>\u003cp>“有些種子雖然審定通過了,但在實際種植中表現并不好。為了避免出現生產事故,即便一些公司拿到了這些種子審定證照,也不敢把這些種子賣到市場,而是選擇另辟蹊徑,在市場上去‘偷’別家公司質量過關的品種去繁殖、培育,經營套牌種子。”\u003c/p>\u003cp>種業安全始終與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息息相關。專家表示,種子是高產穩產高效的核心,種業是國際科技競爭的前沿。種子“套牌”的行為不僅侵犯知識產權,還可能造成生產事故,“因為你不確定‘套牌種子’是否能夠適應當地的生長環境,這可能對種業、農民、農業產生極大的危害,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u003c/p>\u003cp>這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澇、東北臺風、草地貪夜蛾等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話題被屢屢提及。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成為2021年中國經濟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會議提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u003c/p>\u003cp>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之下,依然有人想要在“種子”上打歪主意,這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u003c/p>\u003cp>2021年,最高法發布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表示,近年來,涉植物新品種糾紛民事案件影響很大、增幅很快。在加強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方面,2016年至2020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結涉植物新品種糾紛民事案件共計781件,年結案量從2016年66件上升到2020年252件,其中85%以上為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主要涉及玉米、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u003c/p>\u003cp>2021年3月,為嚴厲打擊侵權套牌、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2個月的春季農作物種子市場檢查,嚴查種子套牌侵權、未審先推、種子質量低劣、真實性不符合、檔案不健全、備案不完整等問題。\u003c/p>\u003cp>2022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涉種子刑事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最高法介紹,種子制假售假和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嚴重擾亂種業市場秩序,妨害種業健康發展,危害國家種源安全,要求依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種子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u003c/p>\u003cp>值得注意的是,新修改的《種子法》在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貫徹落實種子法,實行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u003c/p>\u003cp>從《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修訂,種業扶持政策的頻出使得我國種業振興進入到落實階段。目前我國形成了以種子法、專利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主體、以有關司法解釋為補充的較為完整的種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u003c/p>\u003cp>可以預見的是,在此背景下,真正擁有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的育種企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而那些依然投機取巧,通過販賣“套牌種子”獲利的違法侵權種企,最終會自食惡果,淘汰出局。(魯義偉)\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王聰兒","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2-03-24 10:57:25","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種子,套牌,種業,品種,知識產權,種子法,市場,農業,植物,公司","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摘要: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之下,有人想要在“種子”上打歪主意。鳳凰網河南走訪發現,當下,“套牌種子”依然大搖大擺地流通于市場,包括省內頭部種企及國內上市種業公司,都存在銷售“套牌種子”的違法行為。 繼“土坑”酸菜、禹州粉條摻假之后,連現代農業的“芯片”——種子也被盯上了。 或許,你聽說過“套牌種子”嗎? 所謂“套牌種子”,顧名思義,即用A類的種子去替換B類的種子,B類種子所有審定文件、證照都是自己的,但是袋子里面裝的,卻是A類品種的種子,由此上演一場“貍貓換太子”的大戲。 近日,鳳凰網河南走訪商丘、駐馬店等地多家線下種子銷售門店發現,“套牌種子”的存在已是這個行業公開的秘密,多類套牌種子正在市場上“大搖大擺”地銷售。 很多種子經銷商表示,“套牌種子”是目前市場的普遍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了。“種子市場上流通的種子品牌有上百個,但八成以上都是‘套牌種子’。包括省內頭部種企及國內上市種業公司,都會偷梁換柱,不是‘套’別家公司的,就是‘套’自己的,要么偷偷用別家公司的種子替換自家的種子,要么是用自家的種子替換自家品牌。” “套牌種子”為何會流通在市面上?“套牌種子”的泛濫對于農民、農業、國家有什么影響? 據業內專家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種業逐漸對民營企業開放,為了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品種審定制度開始在全國推行。“雖然每年通過審定的種子品種在不斷增加,但是數據造假、賄賂專家等各種違法亂象也接踵而至。很多不該被審定通過的品種最終通過了審定,獲得了合法的牌照。” “有些種子雖然審定通過了,但在實際種植中表現并不好。為了避免出現生產事故,即便一些公司拿到了這些種子審定證照,也不敢把這些種子賣到市場,而是選擇另辟蹊徑,在市場上去‘偷’別家公司質量過關的品種去繁殖、培育,經營套牌種子。” 種業安全始終與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息息相關。專家表示,種子是高產穩產高效的核心,種業是國際科技競爭的前沿。種子“套牌”的行為不僅侵犯知識產權,還可能造成生產事故,“因為你不確定‘套牌種子’是否能夠適應當地的生長環境,這可能對種業、農民、農業產生極大的危害,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澇、東北臺風、草地貪夜蛾等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話題被屢屢提及。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成為2021年中國經濟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會議提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之下,依然有人想要在“種子”上打歪主意,這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2021年,最高法發布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表示,近年來,涉植物新品種糾紛民事案件影響很大、增幅很快。在加強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方面,2016年至2020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結涉植物新品種糾紛民事案件共計781件,年結案量從2016年66件上升到2020年252件,其中85%以上為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主要涉及玉米、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 2021年3月,為嚴厲打擊侵權套牌、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2個月的春季農作物種子市場檢查,嚴查種子套牌侵權、未審先推、種子質量低劣、真實性不符合、檔案不健全、備案不完整等問題。 2022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涉種子刑事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最高法介紹,種子制假售假和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嚴重擾亂種業市場秩序,妨害種業健康發展,危害國家種源安全,要求依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種子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新修改的《種子法》在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貫徹落實種子法,實行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 從《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修訂,種業扶持政策的頻出使得我國種業振興進入到落實階段。目前我國形成了以種子法、專利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主體、以有關司法解釋為補充的較為完整的種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 可以預見的是,在此背景下,真正擁有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的育種企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而那些依然投機取巧,通過販賣“套牌種子”獲利的違法侵權種企,最終會自食惡果,淘汰出局。(魯義偉)鳳鳴|種子“套牌”,誰上了套?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