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豫言|未來河南,數“智”崛起

“將建設數字河南作為贏得未來的戰略工程。”這是河南省全面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的重大部署,也是河南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3月1日起,《河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正式施行,填補了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沒有法律保障的空白,今后河南數字經濟發展便有法可依。隨后,河南省印發《2022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提出,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力爭占GDP的比重超過30%。

2021年,河南省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達到24%,高于工業平均增速17.7個百分點。全年生產智能手機1.1億部,形成全國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傳感器及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培育了漢威科技、新天科技、森霸傳感等一批上市企業;構建了“芯片+軟件+終端+平臺+服務”的網絡安全全產業鏈條,安全芯片、不良信息監測等領域技術水平全國領先。

“十三五”期間,河南數字經濟發展活力顯著增強,數字經濟年均增速超過14%,對GDP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50%,河南的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數字經濟作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新經濟形態,正在助推河南產業結構乃至經濟結構的變革。

數字化賦能產業發展,撬動經濟穩定前行

所謂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其中,數字產業化規模8.35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18.3%,占GDP比重7.3%;產業數字化規模37.18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1.7%,占GDP比重32.5%。

從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7.2萬億元增至45.5萬億元,占GDP比重從32.9%提升至39.8%,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3.6%。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河南方面,2021年,全國有16個省市區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萬億元,河南便在其中。2020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總體規模接近1.6萬億元,排名全國第10位。其中,數字產業化規模突破2500億元,占GDP比重約為4.7%;產業數字化增加值接近1.3萬億元,全國排名第9位。從2016年到2020年,河南省數字經濟比重由81.2%提升至83.0%。從三次產業滲透率來看,2020年,河南省一產、二產、三產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5.3%、17%和33.4%。

數字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加速器”,疫情倒逼下,其作用更加凸顯。

對此,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田海濤認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時,大力發展數字產業、壯大數字經濟,則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方向。

如今,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關注以數字經濟、關鍵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鏈重塑,提升科技創新軟實力已經成為影響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疫情沖擊之下,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在支持抗擊疫情,恢復生產生活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日前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更是將發展數字經濟看做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數字河南,優勢凸顯

河南發展數字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河南有市場。坐擁1億人口的河南,消費潛力巨大,運用互聯網打破地域局限,將這1億人聯系起來,為河南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口支撐。此外,河南的規上工業企業超2.2萬家,經濟體量排名全國第五,工業增加值總量接近2萬億,也排名全國第五。受市場規模牽引,來自省內外的客商、名牌企業在河南投資發展,移動、聯通、電信、科大訊飛等知名企業在河南落地,助推河南數字經濟邁向新高度。龐大的市場規模,為河南發展數字產業帶來獨特的優勢。

其次,河南有基礎。截至2021年底,河南上市公司達148家,其中境內上市企業99家,全省省定重點上市后備企業達525家。這既是河南的一張靚麗名片,又是河南發展數字經濟的堅實基礎。以鄭州宇通、鄭煤機、洛陽玻璃、中信重工、一拖股份、神馬股份、許繼電氣等為代表的制造業企業屹立中原大地,為河南帶來雄厚的產業基礎。人才方面,河南每年的軟件信息服務業相關的畢業生有5萬人左右,為河南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堅實的“后備力量”。

最后,河南有機遇。河南地處中原,區位優勢明顯,米字型高鐵網絡加持,造就河南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地理格局。優越的地理位置為數字產業落戶河南提供優勢,為河南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硬環境”。

此外,河南數字經濟發展的“軟實力”也十分明顯。在鄭州東區建設中原科技城,主打研發;在鄭州高新區加速打造“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在鄭州航空港區發展電子信息集成電路產業。洛陽大數據產業園入選國家大數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鶴壁市入選全國首批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鶴壁市淇濱區、靈寶市、西峽縣、臨潁縣入選了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鄭州、洛陽“雙核驅動”,其余地市“多點發力”,“硬環境”搭配“軟實力”,河南數字經濟浪潮高漲。

當前,河南產業數字化水平穩步提升。據了解,目前河南建成了省級智能車間516個,智能工廠218個,打造智能制造標桿企業44家,上云企業15.4萬家,為實施“十大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河南省建設網絡強省、數字強省注入了新動能。

數字河南正出彩,智慧未來更可期

2016年10月,河南省獲批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此后,河南的數字經濟便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18年,河南省數字經濟規模突破一萬億元,推動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河南省政府發布了數字經濟發展重大工程發展戰略,戰略要求未來河南省將以重大工程項目帶動數字經濟發展,整體提升加快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新生態。

“十三五”期間,河南省培育重點平臺企業已超過100家,2020年實現交易額2990億元,帶動就業656萬人。以UU跑腿、中鋼網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迎來蓬勃發展的機遇。

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在河南數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彼此疊加、相互促進,培育壯大了河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現在,河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已超全國平均水平,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8300多家、15100多家。

在河南省全面實施的“十大戰略”中,數字化轉型戰略被放在重要位置,這是大勢所趨,更是發展所向。

如今,“數字河南”的“藍圖”已經繪就:到2025年,河南要打造數字強省,建設全國數字產業化發展新興區、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此,河南將從構建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發展數字核心產業、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數治能力、優化數字生態體系等方面全力推進,建立“五位一體”的數字化轉型基本格局。

成立數字化轉型戰略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強化政策支持、堅持“項目為王”……當下,“數字河南”的建設正散發出奪目的光芒,未來,河南的數“智”崛起,值得期待。(作者:沙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