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了玄機,草菌蟲石祛惡疾。中醫藥文化淵源流長,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財富。河南是中醫藥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歷代名醫輩出,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傳承發展中醫藥產業,河南責無旁貸。
1月13日,河南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鄭州召開。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中醫院副院長、九三學社河南中醫藥大學委員會主委張勤生提出了《促進河南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提案,為河南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開“藥方”。
河南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是中醫藥的主要發祥地和有影響力的中醫藥大省,是醫圣張仲景的故里,也是著名的中藥材產區,藥材地道,華夏聞名,艾、山藥、地黃、連翹、金銀花、牛膝、丹參、夏枯草、杜仲、山茱萸“十大豫藥”,種植面積和初加工產值全國第一,“四大懷藥”馳名神州。
但河南省中醫藥產業卻存在,中藥種植主體分散,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加工產品單一,過程不規范;中醫藥龍頭企業較少,整體實力不強;良種創新后勁不足等問題。為此,張勤生建議:
首先,推進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加強對中藥飲片生產質量的監管。建立高效的管理規范及產品標準,篩選優質種苗來源,加強中藥資源動態監測與保護,建設中藥材追溯系統,建立優質、無污染、藥物有效成分含量明確、質量穩定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促進中藥材種植(養殖)的規模化、規范化和產業化,為中藥飲片提供優質原料。
其次,提升中藥材加工水平,加強市場流通的管理。嚴格執行中藥炮制規范,使用炮制合格的中藥飲片,促進臨床用藥安全。提升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水平,制定中藥材采收、凈選、切制、干燥、分級、保鮮、貯藏等加工標準。
第三,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打造有特色的“豫藥”品牌。深入挖掘河南省在中醫、中藥上的傳統優勢,引進規模以上中醫藥企業,加強龍頭骨干企業培育,加快發展具有顯著中醫藥特色和針對中醫優勢病種的傳統中藥復方藥物及中藥創新藥。鼓勵龍頭企業、優勢企業和社會資本開展優質產品開發和工藝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建設優質、綠色道地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為中藥材深加工和產業化提供資源保障。
最后,鼓勵和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中醫藥產業發展急需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培育質量好、產量高、抗逆性強的良種作為種質資源;加快經典名方、驗方二次研發,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新藥及相關產品,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推動中醫藥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