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u003cstrong>一\u003c/strong>\u003c/p>\u003cp>二七紀念堂坐落在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舊址——“普樂園”。“普樂園”的前身是“天保”客棧。1913年,這里蓋起了一座戲院,取名“普樂戲院”,后叫“普樂園”,是當時鄭州最大的戲院。\u003c/p>\u003cp>十年后,這個“舞臺”上演了一出影響歷史深遠的“大戲”。\u003c/p>\u003cp>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在鄭州普樂園舉行,各個鐵路分工會代表和各界來賓數百人會聚鄭州,沖破反動軍警層層阻撓,沖進會場。在一片歡呼和口號聲中,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1923年2月4日上午9時,總工會一聲令下,鄭州分工會工人們齊集機廠煤臺,隨著汽笛拉響,罷工開始。在三個小時內,以鄭州為中心,北起長辛店,南至漢口,長達2000多里的京漢鐵路癱瘓,3萬工人實現了總同盟大罷工。\u003c/p>\u003cp>這次罷工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推向了頂點,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是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中規模最大、最有影響的一次。\u003c/p>\u003cp>當年2月7日,吳佩孚等反動軍閥在帝國主義指使下開始了血腥鎮壓,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這是中國共產黨初露鋒芒時精彩而又悲壯的亮相,先烈用熱血和身軀鑄就了永遠震撼人心的“二七精神”。\u003c/p>\u003cp>從大罷工到復工僅持續了9天,有限的時間內形成了二七精神,成為一種永恒的震撼。\u003c/p>\u003cp>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永葆初心,才能走得遠。\u003c/p>\u003cp>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二七大罷工影響深遠”。\u003c/p>\u003cp>2021年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u003c/p>\u003cp>二七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歷史財富。\u003c/p>\u003cp>\u003cstrong>二\u003c/strong>\u003c/p>\u003cp>在二七紀念館展廳中,陳列著一件名叫扁擔簧的機車配件。旁邊懸掛著一張衣衫襤褸的工人扛著它勞動的圖片。原來,上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貧苦農民和手工業者為了生存,紛紛到鐵路上找碗飯吃。然而,他們遇到的第一關就是考工。那時,在工人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考工難,考工難,入路難似上青天,壓斷筋骨累折腰,有的一命染黃泉。”\u003c/p>\u003cp>扁擔簧\u003c/p>\u003cp>當時,這種名叫扁擔簧的機車配件重達200斤,考工規定,凡是來參加考工的人都必須扛起它走上100米。在走的過程中,工頭會冷不防地往工人的腿窩里猛踢兩腳,工人身不彎、腿不顫才算合格。通關后工人勞動強度之大駭人聽聞——每天勞動時間長達12小時至17小時,一天工資僅2角錢,還會遭到罰款、挨打。工廠還規定,工人上班時間不準喝水,違者要罰款。工人出了工傷,要自己花錢治療,還要扣工資。\u003c/p>\u003cp>京漢鐵路是舊中國重要的交通命脈,它的收入是直系軍閥頭子吳佩孚軍餉的主要來源之一。在殘酷的壓迫下,工人們發出了“軍閥刀鞭沾滿血,工人何時能出頭”的憤怒吶喊。年幼的中國共產黨及時發動和組織工人運動,在一年內相繼成立了16個分工會。作為早期工人運動的杰出人物,李大釗曾兩次來到鄭州為工人們講學,啟發他們的思想覺悟。羅章龍還與湖南書記部負責人毛澤東在長沙見面,商討聲援事宜。\u003c/p>\u003cp>1923年12月,面對反動軍閥鎮壓、工人運動陷入低潮的不利形勢,李大釗發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一文,以昂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寫道:“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u003c/p>\u003cp>二七大罷工是對黨的領導力量、領導能力的一次大檢閱,雖然大罷工失敗了,但先烈們在茫茫大地上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們用實踐充分證明,要永遠站在時代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站在最廣大人民中,與人民群眾一起拼、一塊干,有鹽同咸,無鹽同淡。\u003c/p>\u003cp>\u003cstrong>三\u003c/strong>\u003c/p>\u003cp>“頭可斷,血可流,絕不復工。”工人領袖林祥謙面對敵人要求復工的威逼,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獻出了年僅31歲的寶貴生命。\u003c/p>\u003cp>1923年2月7日,罷工進入生死搏斗的緊要關頭。林祥謙深知斗爭形勢的嚴峻,面對白色恐怖,他鼓勵妻子說:“咱工人爭自由、爭人權是光明正大的。但敵人不會甘心,會下毒手的,咱要有思想準備。死了一個工人,會有千百萬工人站起來,革命最終一定會勝利。”\u003c/p>\u003cp>果然,當天下午,一批軍警包抄工會。林祥謙和60余名工人在同圍捕的敵人搏斗中不幸被捕。被綁在站臺東側的燈柱上,劊子手朝林祥謙左右肩各砍了一刀,歇斯底里地喊道:“到底下不下復工令?”鮮血頓時染紅了他的對襟藍上衣,林祥謙斬釘截鐵地回答:“上工要總工會下命令,我頭可斷,血可流,工不可復!”\u003c/p>\u003cp>施洋是林祥謙的“戰友”,他是一位知名律師,有溫馨的家庭、不菲的收入,本可以過著體面而安逸的生活,但他卻甘當“貧寒的律師”,把收入大都用來濟貧扶弱,伸張公理。在敵人的槍口之下,共產黨員施洋慷概激昂地說道:“我不怕事,不怕死,你們殺了一個施洋,還有千萬個施洋。”\u003c/p>\u003cp>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非人折磨,共產黨員高斌也寧死不屈地喝道:“沒有總工會的命令,即使掉腦袋,也決不復工。”烈士們頭可斷,奮斗的精神永不滅。他們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無產階級人民大眾的解放事業,鑄就了彪炳史冊的二七精神。\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06/04F495404831A35F6F7E6C2C600CDD5B23413050_size264_w1080_h1774.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u003cstrong>四\u003c/strong>\u003c/p>\u003cp>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時候,鄭州還不叫鄭州,叫“鄭縣”。很多人形容鄭州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一座在近代被火車汽笛聲喚醒的城市”。從奴隸制王朝商朝的都城,成長為一座突破千萬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鄭州走了3600多年。厚重的歷史文化賦予了城市豐富的精神財富,從鄭州二七紀念塔放眼四望,巍然屹立在鄭州城市中央的有形高塔早已化作奮進新時代的無窮精神動力。\u003c/p>\u003cp>“中原之行哪里去——鄭州亞細亞!”上個世紀80年代末,中央電視臺每晚黃金時間播出的這句廣告詞,一度紅遍大江南北。正是在這里,當年位于鄭州二七紀念塔腳下的鄭州亞細亞成為引領中國商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窗口,它“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和出奇制勝的營銷戰術,在中國商業企業中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第一”。\u003c/p>\u003cp>今天,二七商圈基礎設施和消費環境不斷改善——\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06/8FCA1688B969E451268C3BEA50C02C98F9494B1E_size977_w1045_h700.png\" alt=\"圖片\" />\u003c/p>\u003cp>二七廣場夜景 楊智軍/圖\u003c/p>\u003cp>2019年二七廣場入圍全國十大“夜間CBD”\u003c/p>\u003cp>2020年德化步行街入圍第二批全國高品位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u003c/p>\u003cp>2021年德化步行街入選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u003c/p>\u003cp>下一步,二七商圈將立足國家級步行街創建標準,對標前沿地區商業形象,加快批發市場轉型升級,推進智慧街區開發建設,培育發展智慧零售、首店經濟、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和新模式,抓好“老建筑、老故事、老品牌”活化利用,推動商文旅融合發展,打造“醉美夜鄭州”消費地標。\u003c/p>\u003cp>潮流時尚的商圈,“二七精神”的紅色資源,讓這里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愛的打卡地。\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06/7B883100A739FD22BD572AA9ABFD4076E86ADC80_size145_w1058_h603.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2021年建黨100周年之際\u003c/p>\u003cp>全省各地青年學子探訪“二七精神”高地\u003c/p>\u003cp>惟其艱難,更顯勇毅。二七精神給我們注入了接續奮斗的力量,河南人堅韌不拔,忠厚勇毅,必將在新長征道路上敢啃“硬骨頭”,敢接“燙山芋”,化被動為主動,化挑戰為機遇,終將掌握發展的主動權。\u003c/p>\u003cp>\u003cstrong>五\u003c/strong>\u003c/p>\u003cp>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二七精神在新時代被賦予新的內涵,它不是只屬于鐵路工人的專用名詞,而是扎根于千千萬萬中原兒女骨血中的血脈傳承,它與革命精神之源的“紅船精神”高度契合、一脈相承,并與“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共同構筑起了河南人的精神高地。\u003c/p>\u003cp>隨著時代的發展,二七精神被注入新的時代內容:\u003cstrong>緊跟黨走,敢于斗爭,團結奉獻,復興先鋒。\u003c/strong>也有人解讀為:“\u003cstrong>千里同軌、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堅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頑強拼搏、勇為先鋒的斗爭精神;忠誠為民,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u003c/strong>”等等。據了解,中國社會科學院會同鄭州有關方面,正在加緊這方面的研究。\u003c/p>\u003cp>二七精神之所以永遠震撼人心,歸根結底與偉大建黨精神有一定的承繼關系,年幼的中國共產黨表現出的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等革命激情,都為二七精神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孕育了希望。\u003c/p>\u003cp>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u003c/p>\u003cp>鄭州二七廣場 宋亞猛/圖\u003c/p>\u003cp>正是憑著這股子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河南走過非凡十年,河南GDP總量從2012年的29810.14億元增長至2021年58887.41億元,河南718.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河南人有自己的“精神脊梁”,面對困難和挑戰有一套獨有的邏輯,不繞著走、不躲著走,敢于較真碰硬,以自我革命和敢于拼命的強大精神內核驅動,逢山開道、遇水架橋。\u003c/p>\u003cp>如今,續寫與弘揚這些精神力量的是每一個普普通通、腳踏實地的河南人的努力與奉獻。無論他們身處何地,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平凡的河南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認真做事,不怕苦不怕累,同時也孕育著創新精神,敢于把絆腳石變成撬動更多資源的支點,敢于把短板變為發展的增量。\u003c/p>\u003cp>正如《朝陽溝》經典唱段里的詞兒“你說過黨叫干啥就干啥,絕不能挑肥揀瘦講價錢……想想烈士比比咱,有什么苦來怕什么難。”從歷史風云深處傳來的革命吶喊,應和著河南發展的腳步鏗鏘有力。\u003c/p>\u003cp>來源:今豫網言\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王聰兒","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3-02-07 16:03:13","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safeLevel":1,"keywords":"鄭州,工人,精神,中國共產黨,總工會,京漢鐵路,軍閥,林祥謙,步行街,河南人","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東方紅,太陽升……”每到整點,悠揚的《東方紅》樂曲都會從鄭州二七紀念塔傳出,久久回響在二七廣場上空。 在2023年的今天,我們今天再次聆聽這雄渾的樂曲,仿佛穿越百年歷史風云回到了1923年2月7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現場。二七紀念塔為古都鄭州烙下最深刻、最鮮明的紅色印記。 一 二七紀念堂坐落在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舊址——“普樂園”。“普樂園”的前身是“天保”客棧。1913年,這里蓋起了一座戲院,取名“普樂戲院”,后叫“普樂園”,是當時鄭州最大的戲院。 十年后,這個“舞臺”上演了一出影響歷史深遠的“大戲”。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在鄭州普樂園舉行,各個鐵路分工會代表和各界來賓數百人會聚鄭州,沖破反動軍警層層阻撓,沖進會場。在一片歡呼和口號聲中,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1923年2月4日上午9時,總工會一聲令下,鄭州分工會工人們齊集機廠煤臺,隨著汽笛拉響,罷工開始。在三個小時內,以鄭州為中心,北起長辛店,南至漢口,長達2000多里的京漢鐵路癱瘓,3萬工人實現了總同盟大罷工。 這次罷工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推向了頂點,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是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中規模最大、最有影響的一次。 當年2月7日,吳佩孚等反動軍閥在帝國主義指使下開始了血腥鎮壓,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這是中國共產黨初露鋒芒時精彩而又悲壯的亮相,先烈用熱血和身軀鑄就了永遠震撼人心的“二七精神”。 從大罷工到復工僅持續了9天,有限的時間內形成了二七精神,成為一種永恒的震撼。 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永葆初心,才能走得遠。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二七大罷工影響深遠”。 2021年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 二七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歷史財富。 二 在二七紀念館展廳中,陳列著一件名叫扁擔簧的機車配件。旁邊懸掛著一張衣衫襤褸的工人扛著它勞動的圖片。原來,上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貧苦農民和手工業者為了生存,紛紛到鐵路上找碗飯吃。然而,他們遇到的第一關就是考工。那時,在工人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考工難,考工難,入路難似上青天,壓斷筋骨累折腰,有的一命染黃泉。” 扁擔簧 當時,這種名叫扁擔簧的機車配件重達200斤,考工規定,凡是來參加考工的人都必須扛起它走上100米。在走的過程中,工頭會冷不防地往工人的腿窩里猛踢兩腳,工人身不彎、腿不顫才算合格。通關后工人勞動強度之大駭人聽聞——每天勞動時間長達12小時至17小時,一天工資僅2角錢,還會遭到罰款、挨打。工廠還規定,工人上班時間不準喝水,違者要罰款。工人出了工傷,要自己花錢治療,還要扣工資。 京漢鐵路是舊中國重要的交通命脈,它的收入是直系軍閥頭子吳佩孚軍餉的主要來源之一。在殘酷的壓迫下,工人們發出了“軍閥刀鞭沾滿血,工人何時能出頭”的憤怒吶喊。年幼的中國共產黨及時發動和組織工人運動,在一年內相繼成立了16個分工會。作為早期工人運動的杰出人物,李大釗曾兩次來到鄭州為工人們講學,啟發他們的思想覺悟。羅章龍還與湖南書記部負責人毛澤東在長沙見面,商討聲援事宜。 1923年12月,面對反動軍閥鎮壓、工人運動陷入低潮的不利形勢,李大釗發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一文,以昂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寫道:“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 二七大罷工是對黨的領導力量、領導能力的一次大檢閱,雖然大罷工失敗了,但先烈們在茫茫大地上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們用實踐充分證明,要永遠站在時代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站在最廣大人民中,與人民群眾一起拼、一塊干,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三 “頭可斷,血可流,絕不復工。”工人領袖林祥謙面對敵人要求復工的威逼,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獻出了年僅31歲的寶貴生命。 1923年2月7日,罷工進入生死搏斗的緊要關頭。林祥謙深知斗爭形勢的嚴峻,面對白色恐怖,他鼓勵妻子說:“咱工人爭自由、爭人權是光明正大的。但敵人不會甘心,會下毒手的,咱要有思想準備。死了一個工人,會有千百萬工人站起來,革命最終一定會勝利。” 果然,當天下午,一批軍警包抄工會。林祥謙和60余名工人在同圍捕的敵人搏斗中不幸被捕。被綁在站臺東側的燈柱上,劊子手朝林祥謙左右肩各砍了一刀,歇斯底里地喊道:“到底下不下復工令?”鮮血頓時染紅了他的對襟藍上衣,林祥謙斬釘截鐵地回答:“上工要總工會下命令,我頭可斷,血可流,工不可復!” 施洋是林祥謙的“戰友”,他是一位知名律師,有溫馨的家庭、不菲的收入,本可以過著體面而安逸的生活,但他卻甘當“貧寒的律師”,把收入大都用來濟貧扶弱,伸張公理。在敵人的槍口之下,共產黨員施洋慷概激昂地說道:“我不怕事,不怕死,你們殺了一個施洋,還有千萬個施洋。” 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非人折磨,共產黨員高斌也寧死不屈地喝道:“沒有總工會的命令,即使掉腦袋,也決不復工。”烈士們頭可斷,奮斗的精神永不滅。他們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無產階級人民大眾的解放事業,鑄就了彪炳史冊的二七精神。 四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時候,鄭州還不叫鄭州,叫“鄭縣”。很多人形容鄭州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一座在近代被火車汽笛聲喚醒的城市”。從奴隸制王朝商朝的都城,成長為一座突破千萬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鄭州走了3600多年。厚重的歷史文化賦予了城市豐富的精神財富,從鄭州二七紀念塔放眼四望,巍然屹立在鄭州城市中央的有形高塔早已化作奮進新時代的無窮精神動力。 “中原之行哪里去——鄭州亞細亞!”上個世紀80年代末,中央電視臺每晚黃金時間播出的這句廣告詞,一度紅遍大江南北。正是在這里,當年位于鄭州二七紀念塔腳下的鄭州亞細亞成為引領中國商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窗口,它“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和出奇制勝的營銷戰術,在中國商業企業中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第一”。 今天,二七商圈基礎設施和消費環境不斷改善—— 二七廣場夜景 楊智軍/圖 2019年二七廣場入圍全國十大“夜間CBD” 2020年德化步行街入圍第二批全國高品位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 2021年德化步行街入選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下一步,二七商圈將立足國家級步行街創建標準,對標前沿地區商業形象,加快批發市場轉型升級,推進智慧街區開發建設,培育發展智慧零售、首店經濟、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和新模式,抓好“老建筑、老故事、老品牌”活化利用,推動商文旅融合發展,打造“醉美夜鄭州”消費地標。 潮流時尚的商圈,“二七精神”的紅色資源,讓這里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愛的打卡地。 2021年建黨100周年之際 全省各地青年學子探訪“二七精神”高地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二七精神給我們注入了接續奮斗的力量,河南人堅韌不拔,忠厚勇毅,必將在新長征道路上敢啃“硬骨頭”,敢接“燙山芋”,化被動為主動,化挑戰為機遇,終將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二七精神在新時代被賦予新的內涵,它不是只屬于鐵路工人的專用名詞,而是扎根于千千萬萬中原兒女骨血中的血脈傳承,它與革命精神之源的“紅船精神”高度契合、一脈相承,并與“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共同構筑起了河南人的精神高地。 隨著時代的發展,二七精神被注入新的時代內容:緊跟黨走,敢于斗爭,團結奉獻,復興先鋒。也有人解讀為:“千里同軌、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堅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頑強拼搏、勇為先鋒的斗爭精神;忠誠為民,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等等。據了解,中國社會科學院會同鄭州有關方面,正在加緊這方面的研究。 二七精神之所以永遠震撼人心,歸根結底與偉大建黨精神有一定的承繼關系,年幼的中國共產黨表現出的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等革命激情,都為二七精神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孕育了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 鄭州二七廣場 宋亞猛/圖 正是憑著這股子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河南走過非凡十年,河南GDP總量從2012年的29810.14億元增長至2021年58887.41億元,河南718.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河南人有自己的“精神脊梁”,面對困難和挑戰有一套獨有的邏輯,不繞著走、不躲著走,敢于較真碰硬,以自我革命和敢于拼命的強大精神內核驅動,逢山開道、遇水架橋。 如今,續寫與弘揚這些精神力量的是每一個普普通通、腳踏實地的河南人的努力與奉獻。無論他們身處何地,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平凡的河南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認真做事,不怕苦不怕累,同時也孕育著創新精神,敢于把絆腳石變成撬動更多資源的支點,敢于把短板變為發展的增量。 正如《朝陽溝》經典唱段里的詞兒“你說過黨叫干啥就干啥,絕不能挑肥揀瘦講價錢……想想烈士比比咱,有什么苦來怕什么難。”從歷史風云深處傳來的革命吶喊,應和著河南發展的腳步鏗鏘有力。 來源:今豫網言二七精神為何永遠震撼人心∣焦點網談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