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河南 > 要聞 > 深度 > 正文

張占倉:我國人口增減與流動的新趨勢值得重視

作為所有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人口增減與流動問題,伴隨三年疫情的持續影響,加之2022年我國人口數量出現1962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全國人口增減與流動的新趨勢與各地“搶人大戰”顯示出的相關問題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分析,并引起高度重視。

第一,當前我國人口增減與流動呈現出一些新趨勢,其背后的支撐因素需要認真分析。

2022年,我們人口數量凈減少85萬人,是1962年以來第一次出現這樣人口數量下降的情況。人口數量減少,對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影響非常大,因為人口集聚是所有生產要素中最重要、最敏感、最具有代表性的影響因素之一。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2022年有13個省市區出現人口減少現象。其中,減少數量最多的遼寧、河北、廣東、吉林、黑龍江等5個省減少人口都在20萬人以上,湖南、上海、河南、天津四個省市減少人口18-10萬人之間,山東、北京、西藏、新疆四個省市區減少人口7-1萬人之間。減少人口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東北與華北、西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減少人口的省市相對比較少。

我們初步分析認為,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當地經濟發展活躍程度不足。凡是經濟發展比較活躍的地區,人口就繼續增加;反之,人口外流,一般要到更加容易就業的地方就業。當然,2022年各地經濟發展的活躍程度除了當地經濟發展表現出的不同特征有關以外,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不同也密切相關,比如上海、廣東、北京等經濟發展基礎非常好的地方,但由于階段性疫情防控壓力比較大,直接影響了經濟發展的活躍程度,導致不少崗位人員減少,也成為特殊情況下人口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東北地區人口減少幅度比較大,與近幾年經濟發展的活躍度不高密切相關。

第二,長沙、合肥、武漢、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人口吸引力增強,在可持續發展中需要繼續保持對人口較強的吸引力。

因為“十三五”以來,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整體活力比較充足,經濟增長速度相對較快,就業空間擴大,這就引致長沙、合肥、武漢、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人口吸引力增強比較明顯。相比較而言,沿海地區過去開放發展活力充足,近幾年中美博弈、俄烏戰爭等國際局勢波動較大,對沿海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造成的壓力較大,從而影響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并進而影響到新增就業崗位的多少,也就減少了對人口的吸引力。

在下一步的可持續發展中繼續保持較強的人口吸引力就要牢記發展才是硬道理,在促進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培育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方面要集中發力,不斷出臺創新力度比較大的新舉措,切實為青年人才就業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主動吸引在社會上就業流動性比較強的青年人才到當地就業,為經濟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第三,2022年河南全省常住人口比2021年末減少11萬人與經濟發展活躍度不夠高直接相關

我們分析認為,2022年河南省常住人口總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的活躍程度不夠高。因為近幾年,河南省經濟發展結構經歷了深度調整的過程,在2022年第二季度之前,連續7個季度GDP增長速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出現多年少有的發展活力不足問題,這就會直接影響全省的就業規模。在全省各個方面的積極努力下,尤其是全面實施“十大戰略”的推動下,到2022年第二季度,河南GDP增長速度又開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發展活力開始明顯回升,第三季度經濟發展情況進一步好轉。但是,2022年第四季度受疫情防控形勢壓力較大的影響,經濟發展又受到較大壓力,最終2022年GDP增長3.1%,僅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0.1個百分點。尤其是省會鄭州市2022年受多方面不利因素影響,GDP只增長1.0%,出現多年少有的低速增長狀態,直接影響了就業情況。

下一步,河南省穩著人口規模,積極主動增加對人口的吸引力,仍然要依靠加快經濟發展步伐,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只有經濟發展的活躍程度持續提高了,就業的規模穩定擴大了,特別是GDP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口總量下降的不利局面就能夠被扭轉過來,穩定就業與經濟增長相互促進的關系就會比較協調。

我們一定要牢記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鐵律,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最強音。同心同德,持續推動各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國各地人口增減與基本保持大局穩定才會有可靠的經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