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的新要求,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期制定出臺《關于實施開發區土地利用綜合評價促進節約集約高效用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出五大舉措,全面促進開發區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打響了開發區高質量土地利用攻堅戰。《意見》提出,到2025年,在2020年基礎上全省開發區綜合畝均稅收增長50%以上、畝均二三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增長35%以上、畝均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以上。到2035年翻兩番,實現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將開發區建設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引領區。
第一,建立土地利用綜合評價機制。按照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和現代服務業開發區兩個類別開展年度土地利用綜合評價。突出畝均導向。重點評價開發區畝均稅收、畝均二三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畝均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綜合容積率4項指標,加權計算土地利用綜合評價分值并進行排名。強化結果運用。對評價結果位于前6名的國家級開發區及營業收入高于200億元的省級開發區、前10名的營業收入低于200億元的省級開發區、前2名的現代服務業開發區,在擴區、調區、升級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對業績不優的開發區一年內暫停受理擴區、調區、升級申請。
第二,加強規劃科學引導。優化空間布局。以提高畝均投入產出水平為重要導向,編制開發區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定開發區邊界和工業用地紅線,確保工業、倉儲物流、科創研發 等產業用地比例不低于60%。引導開發區產業集群發展。各地要按照產業集群、企業集聚、職住平衡的原則制定城區企業 “退城入區入園”規劃, 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科技園區,優先給予用地保障。采取主動措施,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資源,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第三,強化土地標準管控。健全土地使用標準體系。對《河南省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等用地標準進行評估和修訂,建立范圍更大、行業更全、應定盡定的土地使用標準體系。推進工業用地 “標準地”出讓。落實 “按標做地、明標供地、履標用地、對標管地”的工業用地 “標準地”出讓制度,鼓勵 “帶項目”“帶方案”“帶施工圖”出讓土地,實現 “拿地即開工”。
第四,推廣應用多層標準廠房。多種方式建設標準廠房。探索政府與民營企業共同投資以 “共有產權”模式建設標準廠房、政府平臺公司建設面向中小微企業只租不售的 “工業保障房”。鼓勵研發中試、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使用或建設多層標準廠房。實現產業項目應進盡進。除安全生產、工藝流程等有特殊建設要求的項目外,其他項目不得建造單層廠房。適合多層標準廠房生產的電子電器、服裝加工、產品組 (包)裝等傳統產業項目應進入多層標準廠房。支持標準廠房分割轉讓和登記。
第五,加強工作保障。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省開發區土地利用綜合評價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由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統籌做好組織協調、綜合評價、政策指導等工作。加強信息化建設。在省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監測監管系統中增加開發區土地利用綜合評價模塊,建立部門間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對開發區評價指標的動態監測和統計分析。加強宣傳引導。加大對開發區土地利用綜合評價的宣傳力度,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 營造高質量土地利用的良好氛圍,全面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社會共識。
我們都知道,在經濟學上,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改革開放以來,土地為我們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與廣大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創造了數量巨大的財富。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形勢下,高質量土地利用將全面提升土地創造財富的能力,為我們全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