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黃河河南段\u003c/p>\u003cp>但黃河在哺育中華兒女的同時,水害的頻發也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苦難。歷史上,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治河成為了從古至今中國的一大要事,治河史便是一篇中國史。\u003c/p>\u003cp>河南這一黃河流域的明珠坐落于黃河流域的中下游,黃河從黃土高原攜卷泥沙滾滾而來,在河南境內放緩腳步。\u003c/p>\u003cp>黃河既是給予河南無限生機的母親河,但也是河南人民頭頂的一盆水。由于地形的影響,河南自古以來面對著洪水、決堤、改道的考驗,在這日復一日的堅守里,河南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治河理念。今天的河南,正在華夏大地上揮灑出一幅精彩的時代答卷,向一代代的治河先輩致意。\u003c/p>\u003cp>\u003cstrong>剛性約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u003c/strong>\u003c/p>\u003cp>河南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原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推進河南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u003c/p>\u003cp>以水而定是城市良性發展的基底色彩,只有發展不失控,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飛躍。\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18/E9F289E70115ACA0BAA0FF91FB3DB32AD8D59176_size63_w1080_h810.jpg\" alt=\"黑崗口險工下延河勢\"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黑崗口險工下延河勢\u003c/p>\u003cp>2022年,河南構建了河南黃河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把水資源作為城市發展的剛性約束,以此來規劃城市、人口、產業。在目前編制的鄭州市國土空間規劃中,河南省制定了水資源供需平衡方案,明確水資源利用上限。\u003c/p>\u003cp>按照“四水四定”原則,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結構和空間布局,建設節水型城市。通過劃定硬指標,采取硬舉措,構建硬約束,以指標的剛性約束促進節約保護水資源,為河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u003c/p>\u003cp>\u003cstrong>數字治水:用現代科技與古老黃河對話\u003c/strong>\u003c/p>\u003cp>新時代,黃河治理迎來了新局面??萍寂c數字讓黃河治理進入智能時代。數字孿生黃河是黃委信息中心的創新項目,通俗來講就是利用虛擬技術將黃河繼續數字化模擬與呈現,以進行各類實景實驗。此外,數字孿生黃河還擁有水下根石走失傳感器關鍵技術、實現對河道工程險情的全天候實時監測預警。\u003c/p>\u003cp>在黃河河南段馬渡險工27壩,石頭遍布堤壩,這就是根石。\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18/1C754B30085BA0CB7A3BC8201FB8E2775C8D01AB_size56_w933_h404.jpg\" alt=\"黃河河南段馬渡險工27壩\"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黃河河南段馬渡險工27壩\u003c/p>\u003cp>這些石頭是壩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的牢固與否直接決定了壩體是否安全。為了防止河水不斷地沖刷把石頭沖走,數字黃河孿生團隊為其安裝了一種特殊的設備,這種設備可以對根石的狀態進行實時監測。\u003c/p>\u003cp>裝載特殊設備的石頭被稱為“智能石頭”。智能石頭內嵌智能芯片,將其連上傳感器放入根石堆里,它會實時監測根石的位置并進行報警,小小的智能石頭成為根石堆里可靠的小偵查員。只要根石發生位移,系統就會進行錄像抓拍并發出報警信號,一線巡查人員就能第一時間趕到出險現場進行險情處置,這個系統能對黃河河道進行24小時全天候實時預警。\u003c/p>\u003cp>除此之外,河南在黃河智能治理上還推出了壩岸險情預警系統、天眼巡河系統、全天候河道巡查預警機等智能治河系統,實現對黃河的新時代新治理。\u003c/p>\u003cp>\u003cstrong>黃河故事:在今天仍有回響\u003c/strong>\u003c/p>\u003cp>在講好黃河故事上,河南是排頭兵。\u003c/p>\u003cp>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自古以來黃河都是文人騷客的遠足揮毫的絕佳對象。現如今的黃河河畔,綠柳成蔭、飛鳥齊鳴,是市民游玩、踏青的好去處。\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18/400ECFCB0217BD77AED45E1A0CF3CF00D5BDF841_size185_w1080_h607.jpg\" alt=\"黃河生態廊道\"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黃河生態廊道\u003c/p>\u003cp>此前,河南黃河河務局推出了《河南黃河之最》等河南黃河系列文化書籍,并與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手推出了“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的文旅項目。\u003c/p>\u003cp>禹河故道、明清黃河故道、三門峽、小浪底、黃河千里堤防等成為了千里研學之旅上的一個個璀璨明珠。以史為脈,以河為絡,千里研學路將河南黃河段富集的文化生態資源轉化為了可觸、可感的沉浸式文旅產品,為展現河南風采,彰顯黃河英姿的重要名片。\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18/4C5A85BDA75538B7A225CE70C91459F693D6DA01_size545_w600_h398.png\" alt=\"小浪底大壩\"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小浪底大壩\u003c/p>\u003cp>河南省在黃河文化講述上的不懈努力,讓黃河文化“立”了起來,“活”了下去。\u003c/p>\u003cp>黃河,這一中華文化的發源之地,不僅僅是千百年來中華人民繁衍的生命線,更是在這千百年里化脫出以延安精神、長征精神、焦裕祿精神為代表的堅實豐厚的黃河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民族品格。黃河重,治黃難。但永遠難不倒黃河兩岸英勇的華夏兒女。治黃的使命與決心早已牢牢刻在河南人祖祖輩輩的心尖上。\u003c/p>\u003cp>今天,黃河兩岸的枝繁葉茂、山河安瀾是河南傳出的不絕于耳的美妙回響。在未來,黃河會在這種回響的傳遞與繼承中,在落日余暉的浩瀚壯闊中,譜寫新的民族篇章。\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薛滿意","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3-05-05 11:16:32","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黃河,河南,石頭,水資源,智能,剛性,河南省,黃河畔,根石,險情","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鳳鳴|黃河畔的回響:枝繁葉茂、山河安瀾
    河南
    河南 > 要聞 > 正文

    鳳鳴|黃河畔的回響:枝繁葉茂、山河安瀾

    黃河,在千萬年的風雨中以耒以耜用盡全力托舉起華夏兒女。在今天,黃河畔風雨中穿梭的是中華兒女對母親河堅定的仰望、守護。

    黃河河南段

    黃河河南段

    但黃河在哺育中華兒女的同時,水害的頻發也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苦難。歷史上,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治河成為了從古至今中國的一大要事,治河史便是一篇中國史。

    河南這一黃河流域的明珠坐落于黃河流域的中下游,黃河從黃土高原攜卷泥沙滾滾而來,在河南境內放緩腳步。

    黃河既是給予河南無限生機的母親河,但也是河南人民頭頂的一盆水。由于地形的影響,河南自古以來面對著洪水、決堤、改道的考驗,在這日復一日的堅守里,河南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治河理念。今天的河南,正在華夏大地上揮灑出一幅精彩的時代答卷,向一代代的治河先輩致意。

    剛性約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

    河南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原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推進河南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以水而定是城市良性發展的基底色彩,只有發展不失控,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飛躍。

    黑崗口險工下延河勢

    黑崗口險工下延河勢

    2022年,河南構建了河南黃河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把水資源作為城市發展的剛性約束,以此來規劃城市、人口、產業。在目前編制的鄭州市國土空間規劃中,河南省制定了水資源供需平衡方案,明確水資源利用上限。

    按照“四水四定”原則,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結構和空間布局,建設節水型城市。通過劃定硬指標,采取硬舉措,構建硬約束,以指標的剛性約束促進節約保護水資源,為河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數字治水:用現代科技與古老黃河對話

    新時代,黃河治理迎來了新局面??萍寂c數字讓黃河治理進入智能時代。數字孿生黃河是黃委信息中心的創新項目,通俗來講就是利用虛擬技術將黃河繼續數字化模擬與呈現,以進行各類實景實驗。此外,數字孿生黃河還擁有水下根石走失傳感器關鍵技術、實現對河道工程險情的全天候實時監測預警。

    在黃河河南段馬渡險工27壩,石頭遍布堤壩,這就是根石。

    黃河河南段馬渡險工27壩

    黃河河南段馬渡險工27壩

    這些石頭是壩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的牢固與否直接決定了壩體是否安全。為了防止河水不斷地沖刷把石頭沖走,數字黃河孿生團隊為其安裝了一種特殊的設備,這種設備可以對根石的狀態進行實時監測。

    裝載特殊設備的石頭被稱為“智能石頭”。智能石頭內嵌智能芯片,將其連上傳感器放入根石堆里,它會實時監測根石的位置并進行報警,小小的智能石頭成為根石堆里可靠的小偵查員。只要根石發生位移,系統就會進行錄像抓拍并發出報警信號,一線巡查人員就能第一時間趕到出險現場進行險情處置,這個系統能對黃河河道進行24小時全天候實時預警。

    除此之外,河南在黃河智能治理上還推出了壩岸險情預警系統、天眼巡河系統、全天候河道巡查預警機等智能治河系統,實現對黃河的新時代新治理。

    黃河故事:在今天仍有回響

    在講好黃河故事上,河南是排頭兵。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自古以來黃河都是文人騷客的遠足揮毫的絕佳對象?,F如今的黃河河畔,綠柳成蔭、飛鳥齊鳴,是市民游玩、踏青的好去處。

    黃河生態廊道

    黃河生態廊道

    此前,河南黃河河務局推出了《河南黃河之最》等河南黃河系列文化書籍,并與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手推出了“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的文旅項目。

    禹河故道、明清黃河故道、三門峽、小浪底、黃河千里堤防等成為了千里研學之旅上的一個個璀璨明珠。以史為脈,以河為絡,千里研學路將河南黃河段富集的文化生態資源轉化為了可觸、可感的沉浸式文旅產品,為展現河南風采,彰顯黃河英姿的重要名片。

    小浪底大壩

    小浪底大壩

    河南省在黃河文化講述上的不懈努力,讓黃河文化“立”了起來,“活”了下去。

    黃河,這一中華文化的發源之地,不僅僅是千百年來中華人民繁衍的生命線,更是在這千百年里化脫出以延安精神、長征精神、焦裕祿精神為代表的堅實豐厚的黃河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民族品格。黃河重,治黃難。但永遠難不倒黃河兩岸英勇的華夏兒女。治黃的使命與決心早已牢牢刻在河南人祖祖輩輩的心尖上。

    今天,黃河兩岸的枝繁葉茂、山河安瀾是河南傳出的不絕于耳的美妙回響。在未來,黃河會在這種回響的傳遞與繼承中,在落日余暉的浩瀚壯闊中,譜寫新的民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