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通知 安排部署進一步做好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工作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最根本的是要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近期,部分省份牛羊肉等農產品價格呈下跌趨勢,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面臨較大壓力,洪澇等自然災害對一些地區造成影響,脫貧群眾持續增收面臨不少挑戰。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有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通知》明確,各地區要加強監測排查,深入分析研判。聚焦監測對象、低收入人口、收入明顯下降以及支出負擔驟增的脫貧人口和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通過面上排查和點上解剖等方式搞好跟蹤監測。深入開展分析研判,及時發現影響脫貧人口穩定增收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切實運行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及早發現干預,簡化程序手續,務求精準施策,確保應納盡納、應幫盡幫。對有因災返貧風險的農戶,符合政策規定的,可通過設立綠色通道先落實幫扶措施再及時完善手續,切實防止因災返貧。
《通知》指出,各地區要推動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提高工資性收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今年脫貧人口務工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東部地區要指導企業加大崗位開發力度,深化勞務協作,想方設法把脫貧人口穩在企業、穩在當地,穩住崗位、穩住收入。中西部地區要開展有針對性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脫貧人口就業競爭力,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做好脫貧人口省內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對返鄉回流脫貧人口建立跟蹤服務機制,加強對零工等就業群體的市場化社會化服務,支持幫扶車間可持續發展,管好用好鄉村公益性崗位,鼓勵采取以工代賑方式組織實施項目,動員更多脫貧勞動力參加項目建設,增加務工收入。落實好脫貧人口跨省務工交通補貼、吸納脫貧人口就業的企業依法享受稅費減免等政策。深入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促進雨露計劃畢業生、脫貧家庭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通知》指出,各地區要促進幫扶產業提質增效,穩定經營性收入。全面梳理排查幫扶產業項目聯農帶農機制落實情況,使用各級各類幫扶資金投資或扶持實施的經營性項目原則上要建立聯農帶農機制。開展消費幫扶助農增收行動,東部地區、各級定點幫扶單位等要加大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力度,鼓勵各級預算單位進一步加大消費幫扶力度,動員電商企業與脫貧地區對接,共同助力脫貧地區提升農產品銷售規模,把更多收益留給脫貧人口。鼓勵通過以效定補、專業合作社帶動等方式加大到戶產業幫扶力度,加快推進庭院經濟、鄉村旅游等項目實施進度,多渠道增加脫貧群眾收入。及時落實產業保險政策,有效對沖價格下跌、災情等對脫貧人口增收帶來的影響。
《通知》強調,各地區要切實發揮扶貧項目資產效益,保障財產性收入。落實好支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政策,抓好項目設計和實施,切實發揮帶動增收效益。引導支持脫貧地區農村盤活閑置土地、林地、草地、荒地、灘涂、水面等資源,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帶動并及時發放脫貧群眾收益分紅。強化確權到村的經營性扶貧項目資產運營管理,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護,督促市場主體及時足額支付租金、兌現分紅,收益分配傾斜支持脫貧人口。
《通知》強調,各地區要及時落實幫扶政策,增加轉移性收入。及時落實各類獎補政策,因地制宜創新產業就業獎補措施,引導脫貧戶及時把產品變商品、實物變現金,鼓勵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增收,倡導勤勞致富,促進增強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落實好教育、醫療、住房、飲水、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養老和臨時救助等民生保障政策,將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及時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和臨時救助范圍。落實好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增強救助時效性,減輕脫貧群眾醫療支出負擔。
《通知》要求,各地區要加強組織領導,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各級鄉村振興、對口協作部門要把促進脫貧人口增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措施,擺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要會同有關部門深入研究謀劃,結合當地實際,研判增收風險點,挖掘收入增長點,找準工作發力點,拿出務實管用措施,把脫貧人口增收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要進村入戶,全面掌握脫貧家庭情況,在促進脫貧人口增收上發揮更大作用。2023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將把脫貧人口增收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各地要規范收入統計監測,確保增收工作求真務實、增收數據真實可靠。要加強宣傳引導,總結推廣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的典型案例,營造良好氛圍。
來 源:國家鄉村振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