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固始縣胡族鋪鎮迎河集村鄉間小道上,成片成片的柑橘樹上,一個個青翠欲滴的小柑橘掛滿枝頭,迎風招展,橘香四溢。在迎河集村,這樣的柑橘樹有上萬株,它們分布在村莊的閑置土地和村民的房前屋后,形成了“千家橘,千里香”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迎河柑橘已有數百年的種植歷史。近年來,胡族鋪鎮圍繞“一棵樹、十畝田,不占耕地、不占糧田”的發展理念,鼓勵老百姓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閑地,家家戶戶種植柑橘,讓“方寸之地”變成“增收寶地”。全村從事柑橘種植、加工的農戶有600多戶,柑橘種植3.7萬余株。從人人參與,到人人受益,柑橘庭院經濟完全呈現,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特別是2023年以來,固始縣多次發布指導性文件為庭院經濟“引路”,鼓勵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鄉村工匠、返鄉能人等各類人群積極發展庭院經濟。根據農村地形地貌和農戶種植習慣,該縣篩選出了柑橘、園藝、掛面、柳編加工等特色作物,為庭院經濟“指路”,滿足市場多樣化、特色化需求。張老埠鄉人主村,素有家家戶戶制作手工掛面傳統,農戶利用農閑在自家院內掛置手工掛面,縣鄉通過對產值收入進行獎補的方式,調動群眾加入產業鏈的積極性,有效促進群眾增收。三河尖鎮馬郢村,利用沿淮灘涂地非常適宜柳條生長的優勢,開發柳條資源,利用“公司+農戶”模式,群眾把柳編帶在自己家里編織,實現男女老少都有活干,產業帶動群眾7000人就業,人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
該縣加強后續扶持,為庭院經濟“鋪路”。大多數農民在對庭院經濟生產、加工、儲藏、運銷等各個環節缺少專業知識和信息,針對這一問題,該縣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主管部門,通過專項培訓和視頻宣傳等方式,加強技術推廣,提供品種引進、農資供應、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配套化、系統化服務。同時發揮聯村單位幫扶庭院經濟發展的作用,利用自身優勢,加大幫扶力度。
目前,固始縣庭院經濟的發展已初步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多彩庭院多地開花,多種業態亮點紛呈,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已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庭院經濟的發展既增加了農戶收入,繁榮了鄉土經濟,有效提振農民當好“新農人”的信心;又增添了文化韻味,扮靚了和美鄉村,鄉愁也在復興傳統特色產業中有了真實可觸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