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萬里長江途經泰興,由北向南轉了一個彎。一道曲線,托起千年古邑的風華無限,也描摹出這座城市最鮮明的性格特征——在每個重要時代節點,積極擁抱轉型與跨越,以一脈相承之勢謀求發展與未來。\u003c/p>\u003cp>縱觀泰興撤縣建市以來30余年的發展歷程,工業產業始終是不曾改道的“河床”。船行其中,江岸“風景”卻已幾經變換:當改革開放的浪潮一夜之間席卷全國,以機械、輕工和化工為代表的3000多家鄉鎮企業蓬勃興起,“工業強縣”有了最初輪廓;隨著泰興經濟開發區、虹橋工業園區、黃橋工業園區等相繼成立,園區與鄉鎮就近耦合,城市工業經濟版圖初現,“三區三園”定下發展坐標;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下,泰興用“產城融合、‘三生’協同標桿城市”定錨穩舵,又一次踏浪歡歌。\u003c/p>\u003cp>一次次轉型之后,如今的泰興以“工業強市”戰略為琴弓,產業鏈布局作琴弦,奏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縣域探索的奮進音符。\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20/E9EE752AE4345A800E2258D6A25034014E5BD5D4_size52_w1080_h228.png\" alt=\"圖片\" />\u003c/p>\u003cp>泰興經濟開發區,以長江為縱軸拉開,120余家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化工企業沿軸分布。這片開發面積才近20平方公里的土地,誕生了23個“世界單打冠軍”產品,2022年全年實現工業開票銷售1140.8億元,規上工業利潤達102.6億元。\u003c/p>\u003cp>平均每平方公里產生近6億的利潤額,勢頭強勁的泰興經濟開發區,是泰興工業產業的發展縮影。以此為基點向外發散,一個個節點性坐標躍然眼前: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先后突破千億元、百億元大關,工業開票銷售超2000億元,連續3次被表彰為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躋身江蘇省第一方陣,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上升至第20位。\u003c/p>\u003cp>連跨兩個“千億”臺階后,泰興市委書記張坤再立新目標:全力奮進“2000億GDP、4000億開票銷售”新賽程。\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20/FA4CC98C62A51AA29765994CFC6832EA5DB937C9_size935_w1080_h532.png\" alt=\"圖片\" />\u003c/p>\u003cp>泰興的底氣,在于持續增長的產業“海拔高度”。近年來,泰興以“三區三園”為核心,組建六大招商單元,推動信息資源要素在園區與鄉鎮(街道)之間有效流通,各園區根據自身產業定位,邁上了資源共享的差異化發展道路。\u003c/p>\u003cp>作為全國最早的專業性精細化工園區之一,泰興經濟開發區連續11年躋身全國化工園區前10強,致力于打造世界級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產業基地;黃橋經濟開發區培育形成電動工具電器用高倍率鋰電產業鏈、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鏈、高端風電智能裝備產業集聚的“兩鏈一聚”三大特色產業;泰興高新區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和科技服務業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酵池”搭成,各園區綜合實力、集聚輻射力不斷增強,屬于泰興的園區故事正在走上歷史舞臺。\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20/6BA4070A08284C93C441578928232F77ACF43D41_size45_w1080_h228.png\" alt=\"圖片\" />\u003c/p>\u003cp>泰興經濟開發區西側,一聲汽笛長鳴。新浦化學(泰興)有限公司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運輸船“貝達弗”號輪順利停靠,近5萬噸乙烷等待卸載。\u003c/p>\u003cp>建鏈群,造“強磁場”,是泰興的“拿手好戲”。泰興經濟開發區鏈式發展的第一棒,就是從新浦化學開啟的。\u003c/p>\u003cp>“整個園區每年有100多萬噸的烯烴需求量,如果不能實現烯烴自給自足,產業鏈安全性將受到很大影響。從2019年開始,新浦化學就以每年不少于8船的運輸量進口乙烷原料。”新浦化學發展研發中心經理吳震見證了乙烷運輸船首次到港靠泊的場景。隨即,我國首套由乙烷、丙烷裂解制備乙烯的裝置投入使用。以此為起點,直接改變了園區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依賴進口的窘況,也讓泰興經濟開發區成為國內第七個擁有“大乙烯”的園區。\u003c/p>\u003cp>如今,作為國內首個進口乙烷產品企業,新浦化學擁有年產75萬噸離子膜燒堿裝置、90萬噸氯乙烯裝置、32萬噸苯乙烯裝置、65萬噸乙烯、12萬噸丙烯裂解裝置等多套世界級規模的化工裝置,打造出氯堿和烯烴兩條產業鏈。\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20/C7B989856CCC4379F712B3DEC35D7E4AE07D5A66_size889_w1002_h552.png\" alt=\"圖片\" />\u003c/p>\u003cp>園區內130公里的公共管廊,讓產業鏈有了具象化呈現。新浦先進的離子膜燒堿技術為格林美鈷業提供了質優價廉的燒堿原料,產生的氯氣引來世界500強企業阿克蘇諾貝爾、法國愛森絮凝劑等27個項目落戶,乙烯項目讓無錫怡達、南京紅寶麗的環氧丙烷,金江化學的丙烯酸丁酯二期紛紛落地投產……在鏈主頭雁作用帶動下,鏈屬配套企業“卡位入鏈”,從液體化工碼頭到園區企業,從企業到企業,78%以上的產品不出園區實現內部消耗利用,產業鏈條不斷向下延伸,蜿蜒出全國精細化工領域最具競爭力和活力的園區。\u003c/p>\u003cp>“前端生產需要的工業堿能直接從管道運輸,再加上園區內的污水處置和蒸汽集中供應,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生產成本。”格林美泰興公司總經理董躍斌說起格林美布局泰興的初衷,除了豐富的化工產業資源,園區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水平也是關鍵因素之一。“目前,我們生產的電池正極前驅材料四氧化三鈷,出貨量位居全球前三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5%。”\u003c/p>\u003cp>管道長廊運輸間,一個個世界級先進產品打上了“泰興制造”的標簽。“過去‘論噸賣’,到了精細化工‘論公斤賣’,現在已經做到新材料‘論克賣’。”張坤概括了產業集聚發展帶來的結構性效益。僅在泰興經濟開發區,便已探索形成了“加強原料保障‘補鏈’、橫向拓展‘強鏈’、精深加工‘延鏈’”的鏈式發展路徑。再放眼全市,泰興超前謀劃產業鏈發展中的功能性項目,聚焦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帶動發展配套項目和產品,不斷拉長接粗特色產業鏈條,2022年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特色產業關聯度更是高達81.1%。\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20/E3476CFA19FBDE39C1A82DD0B04FBAC87279BA8B_size49_w1080_h228.png\" alt=\"圖片\" />\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20/EBFBF91D0F5A33210A4896BEA6109A90CD25A034_size1011_w1080_h602.png\" alt=\"圖片\" />\u003c/p>\u003cp>更大的轉變是創新能力的強勢增長。在泰興,創新鏈與產業鏈就像DNA雙螺旋結構,兩鏈彼此融合、共同演進。目前,全市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從精細化工及新材料到高端裝備制造,再到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創新成果價值持續釋放。\u003c/p>\u003cp>濟川藥業1號液體樓內,國內最大、最先進、最高端的中藥制劑車間分布其中。22條全自動生產線同步開啟,實現了理瓶、洗烘、灌裝、分裝、滅菌、干燥、燈檢、包裝、入庫工序的自動化。輪軌轉動,濟川藥業明星產品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產能超40億元。\u003c/p>\u003cp>“濟川正加大力度推進‘智改數轉’,在生產、銷售、研發、服務等全環節推進數字化轉型。”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秋言表示,濟川藥業將中藥研發和創新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兒科、口腔、呼吸、消化、婦產”等領域,與高校及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產學研合作,分別在泰興、南京、上海三地構建自主研發基地,目前已成功實施小兒豉翹清熱顆粒中藥標準化項目、蒲地藍消炎口服液“中藥現代化研究”項目等國家級、省級重大項目。\u003c/p>\u003cp>如此“雙鏈共舞”,正在各個產業領域上演。\u003c/p>\u003cp>6月,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產業化量產項目正式在泰興投產。企業自主研發的新型OLED有機發光半導體材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項目達產后,產量將占據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為OLED材料實現國產化邁出了堅實一步。\u003c/p>\u003cp>7月,江門中微子實驗室,位于地下700米的中心探測器完成了有機玻璃球赤道層的安裝。這個目前世界上規格最大的單體有機玻璃球,由泰興市湯臣(江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生產。企業通過設備、研發和工藝攻關了項目進程中的一系列難題,如期完成現場安裝。\u003c/p>\u003cp>再拓展至更大范圍,經濟開發區依托省首批試點的化工中試基地,整合園區新材料研究院等各類創新平臺,構建“化工+”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黃橋經開區邀請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智庫團隊加盟,組建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研究院;高新區與清華大學新型陶瓷和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產業研究院合作共建集萃半導體陶瓷材料研究所……以“一產業一高端研發平臺”為原則,各園區著力打造與產業領域相對應的新型研發機構群,從“實驗場”走向“應用場”,創新資源全程領跑。\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20/7CBF4287AE1A987B277BCA3D76F79585F980D3D7_size599_w844_h460.png\" alt=\"圖片\" />\u003c/p>\u003cp>“全市依靠科技優化產業結構,通過創新改變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發展新路徑。”泰興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奚海燕介紹,近年來,圍繞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匯聚”的“兩聚”發展目標和建設“創新特區”發展定位,泰興推出一系列創新政策,全面推開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促進企業研發經費持續增長。“我們還精準編制了六大特色產業招商圖譜,推動和引導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向我市集聚,形成支持兩鏈融合的基礎制度。”\u003c/p>\u003cp>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建圈強鏈與創新引領融匯其間,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足、帶動作用大的產業集群遍地開花。\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20/4FAE7CAF22DBFDC62E3D8706AF3884404EB5B803_size47_w1080_h228.png\" alt=\"圖片\" />\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20/DE19AC7A4A88064DE00514608E7E0527F6F6D5D9_size1423_w1080_h611.png\" alt=\"圖片\" />\u003c/p>\u003cp>站在泰興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向西遠眺,云團之間,天光傾瀉,點點“碎金”在風中閃爍。不遠處,天星洲“生態島”試驗區橫臥江面,過境停歇的候鳥振翅欲飛,乘著汽笛聲漸遠,壯闊之景盡收眼底。\u003c/p>\u003cp>“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指揮中心與天星洲“生態島”隔江相望。中心大數據平臺上,長江沿線各點位實時捕捉的上億條數據不停閃動,沿岸區域生態紅線、環境質量、資源利用、排口整治等各項“健康指標”一覽無余。\u003c/p>\u003cp>如果從空中俯瞰,綠廊如翠鏈將以上兩個場景與泰興經濟開發區緊密相連。正如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驅動,“含金量”與“含綠量”也是泰興兩把密不可分的標尺,丈量著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進度與厚度。\u003c/p>\u003cp>回望泰興的綠色發展之路,這座以傳統化工產業起家的城市,曾因化工污染成為百姓眼中的眾矢之的,工廠煙囪所到之處,也留下一塊塊“生態傷疤”。多年環保沉疴下,泰興下決心鐵腕治污,短短數年便從化工城躋身“國家級生態市”,亮出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u003c/p>\u003cp>“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關停化工企業88家,除化工產業為重點的泰興經濟開發區以外,幾乎不留一家化工企業;劃出50%的長江岸線實行永久性保護,啟動實施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建設工程,完成長江岸線造林2000畝,恢復濕地3000畝,建成尾水凈化濕地工程80畝;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規范實施污染地塊治理,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當半馬鳴槍,江畔晚風與連綿綠意交織,一切綠色發展成果與市民同享,“生態立市”落地有聲。\u003c/p>\u003cp>狠抓環境治理的同時,從龍頭企業到園區,也在加速駛向節能環保的高端制造、專業服務領域。泰興高新區以培育“環保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定位,規劃建設總面積200畝綠能環保產業園,煌燦、羥源、源遠、埃格等高端環保服務各細分產業鏈的“鏈長”企業將接連入場。泰興經濟開發區實施“綠島”計劃,在現有污水處理能力達11萬噸/日的基礎上,推進總投資32.2億元的5萬噸工業污水廠、生態濕地、污水管網“一企一管”明管化改造等工程。虹橋工業園緊抓跨江融合機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聚發展,臨港物流產業蓬勃興起,工業經濟量質齊升。\u003c/p>\u003cp>在綠色低碳轉型的發展背景下,泰興還在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發展新場景。\u003c/p>\u003cp>“近年來,我行持續加大對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的金融支持,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信貸政策制定的全過程。”據泰興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樹桐介紹,在“綠色+”金融模式的引領下,泰興農商銀行實現了“雙”全省首單:積極創新運用貨幣政策,成功申請了全省首筆綠色再貸款;成功發放全省首單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碳權貸”業務。截至2023年9月,泰興農商銀行已發放綠色項目貸款20戶、金額超7億元,以多渠道、多產品、多方式,推動地方經濟不斷向綠發展。\u003c/p>\u003cp>“三個不相信”城市精神特質賦予了一代代泰興人勇毅奮進的力量,從鄉鎮工業企業蓬勃興起到以園區為載體的集聚化發展,再到傳統工業產業轉型升級,每一次重大轉型跨越,泰興都踩在了時代節點之上。如今,新型工業化道路上,泰興正以一次又一次的創新探索勇闖縣域經濟的新路徑。\u003c/p>\u003cp>來源:【泰興發布】\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沙靖涵","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4-01-03 17:42:47","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泰興,園區,經濟開發區,化工,產業鏈,產業,工業,長江,新材料,綠色","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萬里長江途經泰興,由北向南轉了一個彎。一道曲線,托起千年古邑的風華無限,也描摹出這座城市最鮮明的性格特征——在每個重要時代節點,積極擁抱轉型與跨越,以一脈相承之勢謀求發展與未來。 縱觀泰興撤縣建市以來30余年的發展歷程,工業產業始終是不曾改道的“河床”。船行其中,江岸“風景”卻已幾經變換:當改革開放的浪潮一夜之間席卷全國,以機械、輕工和化工為代表的3000多家鄉鎮企業蓬勃興起,“工業強縣”有了最初輪廓;隨著泰興經濟開發區、虹橋工業園區、黃橋工業園區等相繼成立,園區與鄉鎮就近耦合,城市工業經濟版圖初現,“三區三園”定下發展坐標;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下,泰興用“產城融合、‘三生’協同標桿城市”定錨穩舵,又一次踏浪歡歌。 一次次轉型之后,如今的泰興以“工業強市”戰略為琴弓,產業鏈布局作琴弦,奏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縣域探索的奮進音符。 泰興經濟開發區,以長江為縱軸拉開,120余家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化工企業沿軸分布。這片開發面積才近20平方公里的土地,誕生了23個“世界單打冠軍”產品,2022年全年實現工業開票銷售1140.8億元,規上工業利潤達102.6億元。 平均每平方公里產生近6億的利潤額,勢頭強勁的泰興經濟開發區,是泰興工業產業的發展縮影。以此為基點向外發散,一個個節點性坐標躍然眼前: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先后突破千億元、百億元大關,工業開票銷售超2000億元,連續3次被表彰為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躋身江蘇省第一方陣,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上升至第20位。 連跨兩個“千億”臺階后,泰興市委書記張坤再立新目標:全力奮進“2000億GDP、4000億開票銷售”新賽程。 泰興的底氣,在于持續增長的產業“海拔高度”。近年來,泰興以“三區三園”為核心,組建六大招商單元,推動信息資源要素在園區與鄉鎮(街道)之間有效流通,各園區根據自身產業定位,邁上了資源共享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作為全國最早的專業性精細化工園區之一,泰興經濟開發區連續11年躋身全國化工園區前10強,致力于打造世界級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產業基地;黃橋經濟開發區培育形成電動工具電器用高倍率鋰電產業鏈、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鏈、高端風電智能裝備產業集聚的“兩鏈一聚”三大特色產業;泰興高新區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和科技服務業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酵池”搭成,各園區綜合實力、集聚輻射力不斷增強,屬于泰興的園區故事正在走上歷史舞臺。 泰興經濟開發區西側,一聲汽笛長鳴。新浦化學(泰興)有限公司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運輸船“貝達弗”號輪順利停靠,近5萬噸乙烷等待卸載。 建鏈群,造“強磁場”,是泰興的“拿手好戲”。泰興經濟開發區鏈式發展的第一棒,就是從新浦化學開啟的。 “整個園區每年有100多萬噸的烯烴需求量,如果不能實現烯烴自給自足,產業鏈安全性將受到很大影響。從2019年開始,新浦化學就以每年不少于8船的運輸量進口乙烷原料。”新浦化學發展研發中心經理吳震見證了乙烷運輸船首次到港靠泊的場景。隨即,我國首套由乙烷、丙烷裂解制備乙烯的裝置投入使用。以此為起點,直接改變了園區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依賴進口的窘況,也讓泰興經濟開發區成為國內第七個擁有“大乙烯”的園區。 如今,作為國內首個進口乙烷產品企業,新浦化學擁有年產75萬噸離子膜燒堿裝置、90萬噸氯乙烯裝置、32萬噸苯乙烯裝置、65萬噸乙烯、12萬噸丙烯裂解裝置等多套世界級規模的化工裝置,打造出氯堿和烯烴兩條產業鏈。 園區內130公里的公共管廊,讓產業鏈有了具象化呈現。新浦先進的離子膜燒堿技術為格林美鈷業提供了質優價廉的燒堿原料,產生的氯氣引來世界500強企業阿克蘇諾貝爾、法國愛森絮凝劑等27個項目落戶,乙烯項目讓無錫怡達、南京紅寶麗的環氧丙烷,金江化學的丙烯酸丁酯二期紛紛落地投產……在鏈主頭雁作用帶動下,鏈屬配套企業“卡位入鏈”,從液體化工碼頭到園區企業,從企業到企業,78%以上的產品不出園區實現內部消耗利用,產業鏈條不斷向下延伸,蜿蜒出全國精細化工領域最具競爭力和活力的園區。 “前端生產需要的工業堿能直接從管道運輸,再加上園區內的污水處置和蒸汽集中供應,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生產成本。”格林美泰興公司總經理董躍斌說起格林美布局泰興的初衷,除了豐富的化工產業資源,園區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水平也是關鍵因素之一。“目前,我們生產的電池正極前驅材料四氧化三鈷,出貨量位居全球前三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5%。” 管道長廊運輸間,一個個世界級先進產品打上了“泰興制造”的標簽。“過去‘論噸賣’,到了精細化工‘論公斤賣’,現在已經做到新材料‘論克賣’。”張坤概括了產業集聚發展帶來的結構性效益。僅在泰興經濟開發區,便已探索形成了“加強原料保障‘補鏈’、橫向拓展‘強鏈’、精深加工‘延鏈’”的鏈式發展路徑。再放眼全市,泰興超前謀劃產業鏈發展中的功能性項目,聚焦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帶動發展配套項目和產品,不斷拉長接粗特色產業鏈條,2022年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特色產業關聯度更是高達81.1%。 更大的轉變是創新能力的強勢增長。在泰興,創新鏈與產業鏈就像DNA雙螺旋結構,兩鏈彼此融合、共同演進。目前,全市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從精細化工及新材料到高端裝備制造,再到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創新成果價值持續釋放。 濟川藥業1號液體樓內,國內最大、最先進、最高端的中藥制劑車間分布其中。22條全自動生產線同步開啟,實現了理瓶、洗烘、灌裝、分裝、滅菌、干燥、燈檢、包裝、入庫工序的自動化。輪軌轉動,濟川藥業明星產品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產能超40億元。 “濟川正加大力度推進‘智改數轉’,在生產、銷售、研發、服務等全環節推進數字化轉型。”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秋言表示,濟川藥業將中藥研發和創新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兒科、口腔、呼吸、消化、婦產”等領域,與高校及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產學研合作,分別在泰興、南京、上海三地構建自主研發基地,目前已成功實施小兒豉翹清熱顆粒中藥標準化項目、蒲地藍消炎口服液“中藥現代化研究”項目等國家級、省級重大項目。 如此“雙鏈共舞”,正在各個產業領域上演。 6月,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產業化量產項目正式在泰興投產。企業自主研發的新型OLED有機發光半導體材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項目達產后,產量將占據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為OLED材料實現國產化邁出了堅實一步。 7月,江門中微子實驗室,位于地下700米的中心探測器完成了有機玻璃球赤道層的安裝。這個目前世界上規格最大的單體有機玻璃球,由泰興市湯臣(江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生產。企業通過設備、研發和工藝攻關了項目進程中的一系列難題,如期完成現場安裝。 再拓展至更大范圍,經濟開發區依托省首批試點的化工中試基地,整合園區新材料研究院等各類創新平臺,構建“化工+”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黃橋經開區邀請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智庫團隊加盟,組建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研究院;高新區與清華大學新型陶瓷和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產業研究院合作共建集萃半導體陶瓷材料研究所……以“一產業一高端研發平臺”為原則,各園區著力打造與產業領域相對應的新型研發機構群,從“實驗場”走向“應用場”,創新資源全程領跑。 “全市依靠科技優化產業結構,通過創新改變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發展新路徑。”泰興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奚海燕介紹,近年來,圍繞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匯聚”的“兩聚”發展目標和建設“創新特區”發展定位,泰興推出一系列創新政策,全面推開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促進企業研發經費持續增長。“我們還精準編制了六大特色產業招商圖譜,推動和引導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向我市集聚,形成支持兩鏈融合的基礎制度。” 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建圈強鏈與創新引領融匯其間,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足、帶動作用大的產業集群遍地開花。 站在泰興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向西遠眺,云團之間,天光傾瀉,點點“碎金”在風中閃爍。不遠處,天星洲“生態島”試驗區橫臥江面,過境停歇的候鳥振翅欲飛,乘著汽笛聲漸遠,壯闊之景盡收眼底。 “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指揮中心與天星洲“生態島”隔江相望。中心大數據平臺上,長江沿線各點位實時捕捉的上億條數據不停閃動,沿岸區域生態紅線、環境質量、資源利用、排口整治等各項“健康指標”一覽無余。 如果從空中俯瞰,綠廊如翠鏈將以上兩個場景與泰興經濟開發區緊密相連。正如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驅動,“含金量”與“含綠量”也是泰興兩把密不可分的標尺,丈量著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進度與厚度。 回望泰興的綠色發展之路,這座以傳統化工產業起家的城市,曾因化工污染成為百姓眼中的眾矢之的,工廠煙囪所到之處,也留下一塊塊“生態傷疤”。多年環保沉疴下,泰興下決心鐵腕治污,短短數年便從化工城躋身“國家級生態市”,亮出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 “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關停化工企業88家,除化工產業為重點的泰興經濟開發區以外,幾乎不留一家化工企業;劃出50%的長江岸線實行永久性保護,啟動實施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建設工程,完成長江岸線造林2000畝,恢復濕地3000畝,建成尾水凈化濕地工程80畝;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規范實施污染地塊治理,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當半馬鳴槍,江畔晚風與連綿綠意交織,一切綠色發展成果與市民同享,“生態立市”落地有聲。 狠抓環境治理的同時,從龍頭企業到園區,也在加速駛向節能環保的高端制造、專業服務領域。泰興高新區以培育“環保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定位,規劃建設總面積200畝綠能環保產業園,煌燦、羥源、源遠、埃格等高端環保服務各細分產業鏈的“鏈長”企業將接連入場。泰興經濟開發區實施“綠島”計劃,在現有污水處理能力達11萬噸/日的基礎上,推進總投資32.2億元的5萬噸工業污水廠、生態濕地、污水管網“一企一管”明管化改造等工程。虹橋工業園緊抓跨江融合機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聚發展,臨港物流產業蓬勃興起,工業經濟量質齊升。 在綠色低碳轉型的發展背景下,泰興還在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發展新場景。 “近年來,我行持續加大對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的金融支持,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信貸政策制定的全過程。”據泰興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樹桐介紹,在“綠色+”金融模式的引領下,泰興農商銀行實現了“雙”全省首單:積極創新運用貨幣政策,成功申請了全省首筆綠色再貸款;成功發放全省首單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碳權貸”業務。截至2023年9月,泰興農商銀行已發放綠色項目貸款20戶、金額超7億元,以多渠道、多產品、多方式,推動地方經濟不斷向綠發展。 “三個不相信”城市精神特質賦予了一代代泰興人勇毅奮進的力量,從鄉鎮工業企業蓬勃興起到以園區為載體的集聚化發展,再到傳統工業產業轉型升級,每一次重大轉型跨越,泰興都踩在了時代節點之上。如今,新型工業化道路上,泰興正以一次又一次的創新探索勇闖縣域經濟的新路徑。 來源:【泰興發布】泰興:“工業強市”撥動奮進琴弦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