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攝影:任紅兵 地點:欒川·老君山)\u003c/p>\u003cp>欒川,古稱鸞州,相傳遠古時期鸞鳥群棲于此,《山海經》記載“蔓渠山有鳥焉……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u003c/p>\u003cp>欒川,伊河的發源地,《水經注》載“世人謂伊水為鸞水,故名斯川為鸞川也。”\u003c/p>\u003cp>這里是石器時代人類的家園,“欒川人”化石的發現豐富了東亞地區直立人化石材料,為東亞地區人類起源及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u003c/p>\u003cp>這里是古圣先賢生活的地方,“古之三圣”伊尹躬耕于此,有“耕莘古地”碑刻流傳;道家始祖老子歸隱于此,老君山因此而得名。\u003c/p>\u003cp>這里是革命先烈戰斗過的地方,紅三軍、紅二十五軍路過欒川,撒下了革命火種;抗戰時期河南大學在此辦學,為欒川埋下了文化的種子。\u003c/p>\u003cp>這里是欒川,是首批中國旅游強縣,是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是全國第一鉬、鎢生產大縣,被譽為“中國鉬都”。\u003c/p>\u003cp>近年來,欒川縣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匯當地歷史文化、道家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旅游文化等,持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u003c/p>\u003cp>\u003cstrong>走近“欒川人”\u003c/strong>\u003c/p>\u003cp>\u003cstrong>——探秘“史前文化”,揭開遠古奧秘\u003c/strong>\u003c/p>\u003cp>文明火種初燃起,遠古人類史留篇。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欒川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七里坪遺址,見證了中更新世晚期先民們與自然抗爭,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最初曙光,是國內涵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舊石器特點最明顯的遺址之一。孫家洞遺址出土的人類牙齒化石,是河南省境內首次發現中更新世直立人(猿人)化石,被命名為“欒川人”,入選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除此之外,蝙蝠洞、龍泉洞等新舊石器時代遺址點均留下了先民生活于此的記錄。這些遺址讓我們可以聆聽到遠古的呼喚,觸摸到歷史的脈搏,更可以汲取到那份來自遠古的智慧與力量。\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2/962DEE53B1C06A805C738BFDED19AD362FDF8AAC_size14_w1080_h579.webp\" alt=\"(孫家洞遺址“欒川人”牙齒化石)\"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孫家洞遺址“欒川人”牙齒化石)\u003c/p>\u003cp>\u003cstrong>弘揚“欒川魂”\u003c/strong>\u003c/p>\u003cp>\u003cstrong>——感悟“道家文化”,體會道法自然\u003c/strong>\u003c/p>\u003cp>欒川山水藏幽玄,道家文化千古魂。老君山,因道家始祖老子歸隱修煉而得名,2000多年來,道家文化在此傳承不息。北魏始建老君廟;唐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派尉遲敬德重修景室山鐵頂老君廟,賜名“老君山”;明萬歷三十一年,明神宗詔諭老君山為“天下名山”。《道德經》中“無”“有”“無極”“自然”“無為”等哲學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欒川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培育出欒川人友好、親善、包容的人文精神。\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2/ED54F9992C0842DF61C44CE80ED90402D5FC51C0_size139_w1348_h758.jpg\" alt=\"(攝影:任紅兵 地點:欒川·老君山)\"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攝影:任紅兵 地點:欒川·老君山)\u003c/p>\u003cp>\u003cstrong>傳遞欒川情\u003c/strong>\u003c/p>\u003cp>\u003cstrong>——聆賞“民俗文化”,感悟鄉土情懷\u003c/strong>\u003c/p>\u003cp>欒川民俗多瑰寶,非遺文化耀人間。欒川的民俗文化,如同一部活生生的歷史長卷,記錄著這片土地上的滄桑巨變與風土人情。這里有豫劇“活化石”——靠山簧,有特色手工藝——竹編、漆器、石雕,有傳統舞蹈——“獨角獸”,有傳統美食——豆腐和槲包,近百項非遺項目傳承的是歷史和民俗,展示了欒川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理解和向往。\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2/4AAD79677BB024274A48B72AEF7A9AC0D05F3048_size194_w1280_h758.jpg\" alt=\"(非遺舞蹈——“獨角獸”)\"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非遺舞蹈——“獨角獸”)\u003c/p>\u003cp>\u003cstrong>銘刻“欒川骨”\u003c/strong>\u003c/p>\u003cp>\u003cstrong>——游覽“生態文化”,遍賞優美風光\u003c/strong>\u003c/p>\u003cp>欒川山水化筋骨,群峰如簇映朝霞。欒川境內橫亙伏牛山和熊耳山兩大山脈,中有遏遇嶺,三條山脈縱貫全境,是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區域,形成了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靈山秀水、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急流瀑布、珍貴植物等自然景觀,與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故事相伴共生。除此之外,這里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是“中原天然生態園”“豫西生態走廊”,“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已成為全縣人民的共識,“綠色欒川”理念深入人心,和諧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思想,構成了以崇尚自然、綠色健康為代表的生態文化。\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2/20126E1676390C4EFA53FE183835573CA37E386C_size2373_w1348_h1011.png\" alt=\"(欒川·龍峪灣)\"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欒川·龍峪灣)\u003c/p>\u003cp>\u003cstrong>感恩“欒川心”\u003c/strong>\u003c/p>\u003cp>\u003cstrong>——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薪火\u003c/strong>\u003c/p>\u003cp>欒川兒女紅心堅,共筑中華好家園。欒川地處伏牛山腹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932年和1934年,紅三軍和紅二十五軍兩次路過欒川,傳播了革命思想,撒下了革命火種。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欒川成為了革命活動的重要區域,為欒川紅色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打抱犢寨豫西解放史上的濃墨重彩的一筆,留下了解放抱犢寨紀念碑、支前指揮部、攻寨指揮部、戰地醫院等豐富的革命遺址和遺跡。國立河南大學抗戰時期在潭頭鎮辦學,不僅展示了先輩面對困難的不屈和堅毅,也讓世人看到了欒川人的勇敢和骨氣,成為了欒川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如今,欒川已經成為學習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也成為了推動紅色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u003c/p>\u003cp class=\"detailPic\">\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2/98A4283C70A8062B9F90EF45F5FF04AE318F8F17_size2915_w4032_h3024.jpg\" alt=\"(欒川·解放抱犢寨紀念碑)\" />\u003c/p>\u003cp class=\"picIntro\">(欒川·解放抱犢寨紀念碑)\u003c/p>\u003cp>近年來,欒川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積極推進文旅融合,順應“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的新文旅發展趨勢,推動景區布局沉浸式文旅體驗項目,著力打造更多新業態、新場景,推動傳統觀光式旅游向體驗式旅游轉變。\u003c/p>\u003cp>這個夏天,探尋欒川,感悟歷史、民俗、非遺等文化,樂享慢生活。通過山水點綴、科技助力、沉浸式演繹、節慶活動展演,在老君山云游仙境,在雞冠洞向海而生,在重渡溝音樂狂歡,在竹海野生動物園親子歡暢,在龍峪灣有氧生活,在天河大峽谷暢享藝術,在王府竹海戲水游樂、在抱犢寨沉浸年代、在伏牛山清涼界休憩山野、在養子溝感受康養,在那山、那水、那村,那小鎮,那一處處風景里“活”了過來,在欒川“火”了起來,展現文化傳承新魅力,實現避暑季的高質量發展“破圈”。(文/林歌 圖/欒川文旅提供 任紅兵)\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勝男","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4-08-07 09:24:54","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欒川,遺址,道家,文化,老君山,化石,民俗,民俗文化,紅色,伏牛山","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豫見欒川 樂享慢生活|探尋欒川文化 發現破圈傳承的創新之道
    河南
    河南 > 地市 > 洛陽 > 正文

    豫見欒川 樂享慢生活|探尋欒川文化 發現破圈傳承的創新之道

    鸞鳥鳴,天下安;鸞水流,伊河源;欒川人,立家園;伊尹躬,耕莘田;老子隱,景室山;緬先烈,薪火傳;賞民俗,在田園;看這巍巍伏牛浩然之氣留存天地間,看這鸞鳥鸞水欒川人生生不息千百年。

    (攝影:任紅兵 地點:欒川·老君山)

    (攝影:任紅兵 地點:欒川·老君山)

    欒川,古稱鸞州,相傳遠古時期鸞鳥群棲于此,《山海經》記載“蔓渠山有鳥焉……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欒川,伊河的發源地,《水經注》載“世人謂伊水為鸞水,故名斯川為鸞川也。”

    這里是石器時代人類的家園,“欒川人”化石的發現豐富了東亞地區直立人化石材料,為東亞地區人類起源及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這里是古圣先賢生活的地方,“古之三圣”伊尹躬耕于此,有“耕莘古地”碑刻流傳;道家始祖老子歸隱于此,老君山因此而得名。

    這里是革命先烈戰斗過的地方,紅三軍、紅二十五軍路過欒川,撒下了革命火種;抗戰時期河南大學在此辦學,為欒川埋下了文化的種子。

    這里是欒川,是首批中國旅游強縣,是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是全國第一鉬、鎢生產大縣,被譽為“中國鉬都”。

    近年來,欒川縣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匯當地歷史文化、道家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旅游文化等,持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

    走近“欒川人”

    ——探秘“史前文化”,揭開遠古奧秘

    文明火種初燃起,遠古人類史留篇。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欒川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七里坪遺址,見證了中更新世晚期先民們與自然抗爭,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最初曙光,是國內涵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舊石器特點最明顯的遺址之一。孫家洞遺址出土的人類牙齒化石,是河南省境內首次發現中更新世直立人(猿人)化石,被命名為“欒川人”,入選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除此之外,蝙蝠洞、龍泉洞等新舊石器時代遺址點均留下了先民生活于此的記錄。這些遺址讓我們可以聆聽到遠古的呼喚,觸摸到歷史的脈搏,更可以汲取到那份來自遠古的智慧與力量。

    (孫家洞遺址“欒川人”牙齒化石)

    (孫家洞遺址“欒川人”牙齒化石)

    弘揚“欒川魂”

    ——感悟“道家文化”,體會道法自然

    欒川山水藏幽玄,道家文化千古魂。老君山,因道家始祖老子歸隱修煉而得名,2000多年來,道家文化在此傳承不息。北魏始建老君廟;唐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派尉遲敬德重修景室山鐵頂老君廟,賜名“老君山”;明萬歷三十一年,明神宗詔諭老君山為“天下名山”。《道德經》中“無”“有”“無極”“自然”“無為”等哲學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欒川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培育出欒川人友好、親善、包容的人文精神。

    (攝影:任紅兵 地點:欒川·老君山)

    (攝影:任紅兵 地點:欒川·老君山)

    傳遞欒川情

    ——聆賞“民俗文化”,感悟鄉土情懷

    欒川民俗多瑰寶,非遺文化耀人間。欒川的民俗文化,如同一部活生生的歷史長卷,記錄著這片土地上的滄桑巨變與風土人情。這里有豫劇“活化石”——靠山簧,有特色手工藝——竹編、漆器、石雕,有傳統舞蹈——“獨角獸”,有傳統美食——豆腐和槲包,近百項非遺項目傳承的是歷史和民俗,展示了欒川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非遺舞蹈——“獨角獸”)

    (非遺舞蹈——“獨角獸”)

    銘刻“欒川骨”

    ——游覽“生態文化”,遍賞優美風光

    欒川山水化筋骨,群峰如簇映朝霞。欒川境內橫亙伏牛山和熊耳山兩大山脈,中有遏遇嶺,三條山脈縱貫全境,是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區域,形成了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靈山秀水、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急流瀑布、珍貴植物等自然景觀,與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故事相伴共生。除此之外,這里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是“中原天然生態園”“豫西生態走廊”,“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已成為全縣人民的共識,“綠色欒川”理念深入人心,和諧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思想,構成了以崇尚自然、綠色健康為代表的生態文化。

    (欒川·龍峪灣)

    (欒川·龍峪灣)

    感恩“欒川心”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薪火

    欒川兒女紅心堅,共筑中華好家園。欒川地處伏牛山腹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932年和1934年,紅三軍和紅二十五軍兩次路過欒川,傳播了革命思想,撒下了革命火種。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欒川成為了革命活動的重要區域,為欒川紅色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打抱犢寨豫西解放史上的濃墨重彩的一筆,留下了解放抱犢寨紀念碑、支前指揮部、攻寨指揮部、戰地醫院等豐富的革命遺址和遺跡。國立河南大學抗戰時期在潭頭鎮辦學,不僅展示了先輩面對困難的不屈和堅毅,也讓世人看到了欒川人的勇敢和骨氣,成為了欒川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如今,欒川已經成為學習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也成為了推動紅色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

    (欒川·解放抱犢寨紀念碑)

    (欒川·解放抱犢寨紀念碑)

    近年來,欒川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積極推進文旅融合,順應“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的新文旅發展趨勢,推動景區布局沉浸式文旅體驗項目,著力打造更多新業態、新場景,推動傳統觀光式旅游向體驗式旅游轉變。

    這個夏天,探尋欒川,感悟歷史、民俗、非遺等文化,樂享慢生活。通過山水點綴、科技助力、沉浸式演繹、節慶活動展演,在老君山云游仙境,在雞冠洞向海而生,在重渡溝音樂狂歡,在竹海野生動物園親子歡暢,在龍峪灣有氧生活,在天河大峽谷暢享藝術,在王府竹海戲水游樂、在抱犢寨沉浸年代、在伏牛山清涼界休憩山野、在養子溝感受康養,在那山、那水、那村,那小鎮,那一處處風景里“活”了過來,在欒川“火”了起來,展現文化傳承新魅力,實現避暑季的高質量發展“破圈”。(文/林歌 圖/欒川文旅提供 任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