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近日,記者慕名來到西平縣重渠鄉(xiāng)武海村,探訪104歲的劉胡老人。\u003c/p>\u003cp>踏入重渠鄉(xiāng),映入眼簾的是拔節(jié)瘋長的莊稼,回蕩在耳畔的是此起彼伏的蟬鳴,蟬聲伴著夏風,仿佛在訴說著這里動人的故事。重渠鄉(xiāng)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境內(nèi)有距今五千多年的龍山文化遺址,屬省級文保單位。遺址東西長280米,南北寬19米,面積7500平方米,文化層在兩米以上,文物埋藏豐富,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游覽勝地有仙女池,傳說是玉皇大帝七女兒的洗浴地,池水清澈見底。那美麗的七仙女和董永的愛情神話故事,一直在重渠民間流傳,吸引著一代一代重渠人。\u003c/p>\u003cp>逢兇化吉百年過 福大命大好運連\u003c/p>\u003cp>記者來到劉胡老人家中時,老人正在休息。\u003c/p>\u003cp>“啥?有人來看我?”正在午休的劉胡老人聽兒媳婦這么一說,連忙坐起穿好衣服,然后移步客廳,看到陌生人來訪并不拘謹,而是拉住記者的手便聊了起來。\u003c/p>\u003cp>“我是攤上了一個好兒媳婦,端飯、洗澡、倒尿盆……這些年全攤在她一個人身上。”說起兒媳婦的好,老人如數(shù)家珍,一點不糊涂。\u003c/p>\u003cp>劉胡老人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武進功,前些年生了一場病留下后遺癥,需要媳婦照顧;小兒子叫武進孝,在三門峽打工,每個月寄錢回來。眼前照顧老人的中年女子叫楊銀香,今年58歲,湖南懷化人,是小兒媳婦,也是奶奶口中的好兒媳婦。\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9/914AA070408C1D31EB847CD63E8C6A8486E7245B_size116_w1024_h700.jpg\" alt=\"百歲老人劉胡:命運多舛不低頭 溫良厚道結(jié)善緣\" />\u003c/p>\u003cp>“不光是俺照顧得好,關鍵是俺媽的命大。”聽到婆婆夸自己,楊銀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她給記者講述了老人家?guī)状畏陜椿墓适隆u003c/p>\u003cp>疫情期間,劉胡老人也未幸免,高燒直達42度,已經(jīng)有點燒糊涂了,口里喃喃自語,誰也聽不清她要表達的是什么。 “都101歲啦,這可不敢開玩笑!”楊銀香心急如焚,用濕毛巾一遍遍地敷婆婆的額頭降溫,同時又趕緊找車把母親送進醫(yī)院精心照顧。“燒糊涂”三天后,老人康復了。看到婆婆睜開雙眼,神志逐漸清醒,疲憊不堪的楊銀香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她緊緊地抱著婆婆喜極而泣。\u003c/p>\u003cp>還有一次,婆婆和家里的小孩兒不慎煤氣中毒,家人發(fā)現(xiàn)時婆婆已身體僵硬,唯有胸口有一點點余溫,楊銀香大驚失色,連忙找來家人把婆婆放在通風的地方不停呼喊。“媽,你醒醒;媽,你睜睜眼;媽,你動一動啊……”伴隨著一聲聲情真意切的呼喚,老太太竟慢慢睜開了眼睛。\u003c/p>\u003cp>讓楊銀香記憶猶新的還是去年的陰歷臘月十七,自己發(fā)好了面準備蒸饅頭,因為有事耽誤沒能及時回來。雖然兒媳婦早已不讓婆婆做家務了,可是劉胡老人心疼兒媳太累,想趁兒媳婦不在家時偷偷把饅頭蒸了,燒火時不慎弄掉了正在燃燒的劈柴,一時廚房狼煙滾滾,老人家危在旦夕。\u003c/p>\u003cp>“剛好這時,鄰居家一個小孩兒玩耍路過,小孩兒好奇地扒著門縫往里望了望,發(fā)現(xiàn)老奶奶也扒著門縫無助地向外張望,她的臉上已經(jīng)燒了很多血泡,喉嚨里也發(fā)不出任何聲音……”楊銀香說,四目相對,小孩兒嚇得哇哇大哭,哭聲驚來了鄰居,鄰居火速搬來了梯子翻墻入院,就這樣,老人家103歲時又撿回一條命。\u003c/p>\u003cp>采訪中,記者都聽得驚心動魄、手心出汗。\u003c/p>\u003cp>善解人意多和藹 溫良厚道鄰里贊\u003c/p>\u003cp>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這里被一個一字不識的百歲老人解讀得淋漓盡致。\u003c/p>\u003cp>和老人的侄媳婦聊天時,老人的兒媳婦在院子里照顧小孫子,可能不想讓兒媳婦聽到吧,劉胡老人輕聲對記者說:“我這身體哪兒都好,就是最近眼睛要哭瞎了!”\u003c/p>\u003cp>“因為啥?”\u003c/p>\u003cp>“俺的孫子和孫媳婦離婚了,俺那個孫媳婦可好了,我可舍不得她!”老人家一說,眼淚又要掉下來。\u003c/p>\u003cp>“現(xiàn)在的年輕人,啥事都聽話,咋這事就不聽話呢。俺兒媳婦怕我操心,不讓我提。可我能不提嗎?晚上一睡覺躺在被窩里就想哭……”老人說。\u003c/p>\u003cp>“俺那個兒媳婦人很好,對俺婆婆也很好,婆婆耳朵上的助聽器也是孫媳婦買的呢!年輕人的事兒,讓他們自己做主吧!”剛回到客廳的楊銀香聽到婆婆還在為這件事傷神,連忙安慰婆婆。\u003c/p>\u003cp>善解人意的老人,總是記掛著親人的好,總在為子孫后代操心,又總顧及著身邊人的內(nèi)心感受。正如蘇軾所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可不論世事如何變化,我們都應像劉胡老人那樣,善解人意、并把親人的好記在心間。\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9/5C70163626AD6579B241C88FCD31FF8F79D32257_size108_w1024_h682.jpg\" alt=\"百歲老人劉胡:命運多舛不低頭 溫良厚道結(jié)善緣\" />\u003c/p>\u003cp>這時,聽說有記者采訪,老人家的侄媳婦張多聞訊趕了過來。說起劉胡老人的好,她的嘴像竹筒倒豆子,有點停不下來。\u003c/p>\u003cp>“我記得‘758’發(fā)洪水后,她抬著筐里的泥一路小跑;我記得在她80多歲時,還挑著大糞往地里上莊稼;我還記得每到晚上,她還坐在燈下給家里的孩子們一針一線做棉衣……”張多也是77歲的老人了,說到動情處,眼里淚花閃爍。她從家里拿來了老人家90多歲時給小孩子們做的棉衣棉褲,用手不停地摩挲著,感受著衣服上的溫情和溫度。\u003c/p>\u003cp>“我們忙了一天后總喜歡到我嬸家串門子,和她拉拉家常,俺嬸會拿出剛蒸的饅頭一定讓我們吃,或者剛掐的芝麻葉讓我們帶回去,總之她家里有啥好吃的,自己不舍得吃,也要讓我們吃。”張多深情地望著老人,老人家的好處說不完。\u003c/p>\u003cp>張多告訴記者,劉胡老人非常善良,當姑娘時很潑辣,晚上躺在院子里不蓋衣服就能睡一夜,有時候躺在麥秸窩里也是一宿,天為被,地為床,也可能因此鍛煉了她良好的體能。嫁到這里后常把娘家的東西帶過來,分給左鄰右舍,鄰居的小孩兒沒人照顧,也是她照顧……現(xiàn)在一個叫丁獻民的鄰居,還一直感念老人家的恩情,每次從外地回來,一定會來家看望老人,并送上一個大紅包。\u003c/p>\u003cp>天然美食養(yǎng)脾胃 敬老愛老潤心田\u003c/p>\u003cp>“你別光聽她們說,她們待我才好呢!”看到鄰里親人一直夸自己,劉胡老人忍不住了。\u003c/p>\u003cp>“怎么好?讓我聽聽!”\u003c/p>\u003cp>“一做改樣的飯就端給我!”老人家重復道。\u003c/p>\u003cp>“啥是改樣的飯?”\u003c/p>\u003cp>“咸豆腐腦和粉漿面條,俺嬸一輩子沒吃夠。”張多說。\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39/A05665432913A55B50502C7CB1FC4ED84513D722_size143_w768_h1024.jpg\" alt=\"百歲老人劉胡:命運多舛不低頭 溫良厚道結(jié)善緣\" />\u003c/p>\u003cp>西平芝麻葉豆腐腦歷史悠久,清代和民國時期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孛裕诩小R會上暢銷紅火,口感咸嫩、味爽可口。\u003c/p>\u003cp>據(jù)資料顯示,清代易學大家西平嫘祖鎮(zhèn)邵灣村有一位名震朝野的知名人士,學識淵博,通曉古今,名叫邵寶華。他從小愛吃豆腐腦,天資聰慧,享103歲高壽。西平城北花馬劉人張鳳鳴,一日三餐不離豆腐腦,身強力壯,同治十三年還得中武狀元。由此,西平咸豆腐腦有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說法便從清代日漸流傳至今。\u003c/p>\u003cp>據(jù)張多介紹,咸豆腐腦做法簡單,但也很講究:要提前在清水中泡好半小盆黃豆,黃豆既不能泡得太過,又不能泡得太輕,黃豆剛剛膨脹飽滿的時候做飯最佳。\u003c/p>\u003cp>磨出來的豆?jié){,過濾后才能放在鍋里用大火燒,小火燒,還需加入適量陳醋,邊倒醋邊用勺子沿一個方向慢慢攪動,這樣塊狀的豆腐腦就在鍋里形成了。\u003c/p>\u003cp>豆腐腦形成塊后,再往鍋里放泡好的芝麻葉、粉條,還要再加一些黃豆,稍煮片刻,再放小磨香油、十三香、鹽等調(diào)料,一鍋濃濃香香的芝麻葉咸豆腐腦就做好了。多樣天然食材,多種口感體驗。總之,無論從味覺上的享受還是從充饑、營養(yǎng)功能來看,豆腐腦是一年四季的絕佳美食,飽飽地吃上這么一碗,頓時讓人脾胃身心俱暖。\u003c/p>\u003cp>劉胡老人愛吃的粉漿面條也是西平特色美食之一,其粉漿用豌豆泡泛后磨成,經(jīng)過籮去渣,待漿水煮沸后,放入面條,讓其被粉漿浸泡煮熟,使滋味入味后,再放入調(diào)味的花椒葉、小茴香、藿香、辣椒,一出鍋那特有的香味就直入肺腑,令人垂涎欲滴,等面條稍涼后再食用,味道鮮美可口。若重口味的再配上一個蒜瓣子,絕!\u003c/p>\u003cp>豁達的心態(tài)成就敞亮的人生;敞亮的人生離不開“食養(yǎng)”。“食”,是生命的重要能量源泉。西平獨特的飲食文化成為西平人長壽的重要密碼之一。幸福是什么?對于劉胡老人來說,幸福在一日三餐的美食里,在花好月圓的美景里,在溫良和善的性子里……\u003c/p>\u003cp>因擔心聊得久了老人家的身體吃不消,記者起身告辭,老人家緊緊拉住記者的手說:“來了不喝杯水就要走?”多么熱情又淳樸的老人,記者不禁心生感動。\u003c/p>\u003cp>悠悠歲月,百年沉香。在歷史悠久、民風淳樸、人文氣息濃厚的重渠鄉(xiāng),劉胡和眾多長壽老人頤養(yǎng)天年,享受著西平長壽之鄉(xiāng)各項養(yǎng)老政策給他們所帶來的種種幸福。\u003c/p>\u003cp>孝老愛親傳佳話,移風易俗樹新風。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譚靜告訴記者,為深入推進移風易俗,進一步弘揚“尊老、愛老、敬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倡導孝老愛親文明風尚,重渠鄉(xiāng)多次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尚、文明西平正能量”的主題宣傳活動。志愿者們深入大街小巷在發(fā)放倡議書的同時,向群眾講述先進典型、身邊好人等尊老孝老的道德模范,用案例引導群眾樹立尊老、孝老、敬老意識,并呼吁大家在全面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建設中,積極樹立文明嫁娶、厚養(yǎng)薄葬、勤儉節(jié)約等各類意識,自覺傳承良好的家風家規(guī)家教,為家庭和諧穩(wěn)定及社會發(fā)展保駕護航。如今,重渠鄉(xiāng)尊老愛老蔚然成風,文明之花遍地開放。\u003c/p>\u003cp>百姓安居樂業(yè),人民添壽添福。西平,作為千年古縣、文化之鄉(xiāng)、嫘祖故里、酒香劍都、中國漁都,如今又添一張“中國長壽之鄉(xiāng)”的亮麗城市名片。據(jù)記者了解,長期以來,西平人敬重自然,秉承美德,注重和諧,因此鑄就獨具魅力的“中國長壽之鄉(xiāng)”。目前,西平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9歲,西平縣委、縣政府注重縣域醫(yī)療水平的提升和養(yǎng)老機制的改善,使西平健康效益指標不斷優(yōu)化,康養(yǎng)醫(yī)養(yǎng)產(chǎn)業(yè)日臻成熟,西平成了綿延長壽的樂土,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探尋西平的“長壽密碼”。“中國長壽之鄉(xiāng)”的榮譽實至名歸。“敬老愛老”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讓西平成了最有活力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城,最具魅力的文明幸福城。(來源:今日駐馬店 駐報全媒體記者 許靜)\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wǎng)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wǎng)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4-09-23 10:08:18","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老人,劉胡,兒媳婦,老人家,西平,豆腐腦,楊銀香,重渠鄉(xiāng),長壽,黃豆","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悲歡離合人生路,陰晴圓缺都是歌。百年歲月滄桑,總有幾多風雨,幾多泥濘。 今天講述的是104歲的劉胡老人,她笑對生活中的種種坎坷,把皺紋縫成了花,把百年過成了畫,把日子過出了幸福的模樣。 近日,記者慕名來到西平縣重渠鄉(xiāng)武海村,探訪104歲的劉胡老人。 踏入重渠鄉(xiāng),映入眼簾的是拔節(jié)瘋長的莊稼,回蕩在耳畔的是此起彼伏的蟬鳴,蟬聲伴著夏風,仿佛在訴說著這里動人的故事。重渠鄉(xiāng)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境內(nèi)有距今五千多年的龍山文化遺址,屬省級文保單位。遺址東西長280米,南北寬19米,面積7500平方米,文化層在兩米以上,文物埋藏豐富,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游覽勝地有仙女池,傳說是玉皇大帝七女兒的洗浴地,池水清澈見底。那美麗的七仙女和董永的愛情神話故事,一直在重渠民間流傳,吸引著一代一代重渠人。 逢兇化吉百年過 福大命大好運連 記者來到劉胡老人家中時,老人正在休息。 “啥?有人來看我?”正在午休的劉胡老人聽兒媳婦這么一說,連忙坐起穿好衣服,然后移步客廳,看到陌生人來訪并不拘謹,而是拉住記者的手便聊了起來。 “我是攤上了一個好兒媳婦,端飯、洗澡、倒尿盆……這些年全攤在她一個人身上。”說起兒媳婦的好,老人如數(shù)家珍,一點不糊涂。 劉胡老人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武進功,前些年生了一場病留下后遺癥,需要媳婦照顧;小兒子叫武進孝,在三門峽打工,每個月寄錢回來。眼前照顧老人的中年女子叫楊銀香,今年58歲,湖南懷化人,是小兒媳婦,也是奶奶口中的好兒媳婦。 “不光是俺照顧得好,關鍵是俺媽的命大。”聽到婆婆夸自己,楊銀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她給記者講述了老人家?guī)状畏陜椿墓适隆?/p> 疫情期間,劉胡老人也未幸免,高燒直達42度,已經(jīng)有點燒糊涂了,口里喃喃自語,誰也聽不清她要表達的是什么。 “都101歲啦,這可不敢開玩笑!”楊銀香心急如焚,用濕毛巾一遍遍地敷婆婆的額頭降溫,同時又趕緊找車把母親送進醫(yī)院精心照顧。“燒糊涂”三天后,老人康復了。看到婆婆睜開雙眼,神志逐漸清醒,疲憊不堪的楊銀香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她緊緊地抱著婆婆喜極而泣。 還有一次,婆婆和家里的小孩兒不慎煤氣中毒,家人發(fā)現(xiàn)時婆婆已身體僵硬,唯有胸口有一點點余溫,楊銀香大驚失色,連忙找來家人把婆婆放在通風的地方不停呼喊。“媽,你醒醒;媽,你睜睜眼;媽,你動一動啊……”伴隨著一聲聲情真意切的呼喚,老太太竟慢慢睜開了眼睛。 讓楊銀香記憶猶新的還是去年的陰歷臘月十七,自己發(fā)好了面準備蒸饅頭,因為有事耽誤沒能及時回來。雖然兒媳婦早已不讓婆婆做家務了,可是劉胡老人心疼兒媳太累,想趁兒媳婦不在家時偷偷把饅頭蒸了,燒火時不慎弄掉了正在燃燒的劈柴,一時廚房狼煙滾滾,老人家危在旦夕。 “剛好這時,鄰居家一個小孩兒玩耍路過,小孩兒好奇地扒著門縫往里望了望,發(fā)現(xiàn)老奶奶也扒著門縫無助地向外張望,她的臉上已經(jīng)燒了很多血泡,喉嚨里也發(fā)不出任何聲音……”楊銀香說,四目相對,小孩兒嚇得哇哇大哭,哭聲驚來了鄰居,鄰居火速搬來了梯子翻墻入院,就這樣,老人家103歲時又撿回一條命。 采訪中,記者都聽得驚心動魄、手心出汗。 善解人意多和藹 溫良厚道鄰里贊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這里被一個一字不識的百歲老人解讀得淋漓盡致。 和老人的侄媳婦聊天時,老人的兒媳婦在院子里照顧小孫子,可能不想讓兒媳婦聽到吧,劉胡老人輕聲對記者說:“我這身體哪兒都好,就是最近眼睛要哭瞎了!” “因為啥?” “俺的孫子和孫媳婦離婚了,俺那個孫媳婦可好了,我可舍不得她!”老人家一說,眼淚又要掉下來。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啥事都聽話,咋這事就不聽話呢。俺兒媳婦怕我操心,不讓我提。可我能不提嗎?晚上一睡覺躺在被窩里就想哭……”老人說。 “俺那個兒媳婦人很好,對俺婆婆也很好,婆婆耳朵上的助聽器也是孫媳婦買的呢!年輕人的事兒,讓他們自己做主吧!”剛回到客廳的楊銀香聽到婆婆還在為這件事傷神,連忙安慰婆婆。 善解人意的老人,總是記掛著親人的好,總在為子孫后代操心,又總顧及著身邊人的內(nèi)心感受。正如蘇軾所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可不論世事如何變化,我們都應像劉胡老人那樣,善解人意、并把親人的好記在心間。 這時,聽說有記者采訪,老人家的侄媳婦張多聞訊趕了過來。說起劉胡老人的好,她的嘴像竹筒倒豆子,有點停不下來。 “我記得‘758’發(fā)洪水后,她抬著筐里的泥一路小跑;我記得在她80多歲時,還挑著大糞往地里上莊稼;我還記得每到晚上,她還坐在燈下給家里的孩子們一針一線做棉衣……”張多也是77歲的老人了,說到動情處,眼里淚花閃爍。她從家里拿來了老人家90多歲時給小孩子們做的棉衣棉褲,用手不停地摩挲著,感受著衣服上的溫情和溫度。 “我們忙了一天后總喜歡到我嬸家串門子,和她拉拉家常,俺嬸會拿出剛蒸的饅頭一定讓我們吃,或者剛掐的芝麻葉讓我們帶回去,總之她家里有啥好吃的,自己不舍得吃,也要讓我們吃。”張多深情地望著老人,老人家的好處說不完。 張多告訴記者,劉胡老人非常善良,當姑娘時很潑辣,晚上躺在院子里不蓋衣服就能睡一夜,有時候躺在麥秸窩里也是一宿,天為被,地為床,也可能因此鍛煉了她良好的體能。嫁到這里后常把娘家的東西帶過來,分給左鄰右舍,鄰居的小孩兒沒人照顧,也是她照顧……現(xiàn)在一個叫丁獻民的鄰居,還一直感念老人家的恩情,每次從外地回來,一定會來家看望老人,并送上一個大紅包。 天然美食養(yǎng)脾胃 敬老愛老潤心田 “你別光聽她們說,她們待我才好呢!”看到鄰里親人一直夸自己,劉胡老人忍不住了。 “怎么好?讓我聽聽!” “一做改樣的飯就端給我!”老人家重復道。 “啥是改樣的飯?” “咸豆腐腦和粉漿面條,俺嬸一輩子沒吃夠。”張多說。 西平芝麻葉豆腐腦歷史悠久,清代和民國時期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孛裕诩小R會上暢銷紅火,口感咸嫩、味爽可口。 據(jù)資料顯示,清代易學大家西平嫘祖鎮(zhèn)邵灣村有一位名震朝野的知名人士,學識淵博,通曉古今,名叫邵寶華。他從小愛吃豆腐腦,天資聰慧,享103歲高壽。西平城北花馬劉人張鳳鳴,一日三餐不離豆腐腦,身強力壯,同治十三年還得中武狀元。由此,西平咸豆腐腦有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說法便從清代日漸流傳至今。 據(jù)張多介紹,咸豆腐腦做法簡單,但也很講究:要提前在清水中泡好半小盆黃豆,黃豆既不能泡得太過,又不能泡得太輕,黃豆剛剛膨脹飽滿的時候做飯最佳。 磨出來的豆?jié){,過濾后才能放在鍋里用大火燒,小火燒,還需加入適量陳醋,邊倒醋邊用勺子沿一個方向慢慢攪動,這樣塊狀的豆腐腦就在鍋里形成了。 豆腐腦形成塊后,再往鍋里放泡好的芝麻葉、粉條,還要再加一些黃豆,稍煮片刻,再放小磨香油、十三香、鹽等調(diào)料,一鍋濃濃香香的芝麻葉咸豆腐腦就做好了。多樣天然食材,多種口感體驗。總之,無論從味覺上的享受還是從充饑、營養(yǎng)功能來看,豆腐腦是一年四季的絕佳美食,飽飽地吃上這么一碗,頓時讓人脾胃身心俱暖。 劉胡老人愛吃的粉漿面條也是西平特色美食之一,其粉漿用豌豆泡泛后磨成,經(jīng)過籮去渣,待漿水煮沸后,放入面條,讓其被粉漿浸泡煮熟,使滋味入味后,再放入調(diào)味的花椒葉、小茴香、藿香、辣椒,一出鍋那特有的香味就直入肺腑,令人垂涎欲滴,等面條稍涼后再食用,味道鮮美可口。若重口味的再配上一個蒜瓣子,絕! 豁達的心態(tài)成就敞亮的人生;敞亮的人生離不開“食養(yǎng)”。“食”,是生命的重要能量源泉。西平獨特的飲食文化成為西平人長壽的重要密碼之一。幸福是什么?對于劉胡老人來說,幸福在一日三餐的美食里,在花好月圓的美景里,在溫良和善的性子里…… 因擔心聊得久了老人家的身體吃不消,記者起身告辭,老人家緊緊拉住記者的手說:“來了不喝杯水就要走?”多么熱情又淳樸的老人,記者不禁心生感動。 悠悠歲月,百年沉香。在歷史悠久、民風淳樸、人文氣息濃厚的重渠鄉(xiāng),劉胡和眾多長壽老人頤養(yǎng)天年,享受著西平長壽之鄉(xiāng)各項養(yǎng)老政策給他們所帶來的種種幸福。 孝老愛親傳佳話,移風易俗樹新風。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譚靜告訴記者,為深入推進移風易俗,進一步弘揚“尊老、愛老、敬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倡導孝老愛親文明風尚,重渠鄉(xiāng)多次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尚、文明西平正能量”的主題宣傳活動。志愿者們深入大街小巷在發(fā)放倡議書的同時,向群眾講述先進典型、身邊好人等尊老孝老的道德模范,用案例引導群眾樹立尊老、孝老、敬老意識,并呼吁大家在全面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建設中,積極樹立文明嫁娶、厚養(yǎng)薄葬、勤儉節(jié)約等各類意識,自覺傳承良好的家風家規(guī)家教,為家庭和諧穩(wěn)定及社會發(fā)展保駕護航。如今,重渠鄉(xiāng)尊老愛老蔚然成風,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百姓安居樂業(yè),人民添壽添福。西平,作為千年古縣、文化之鄉(xiāng)、嫘祖故里、酒香劍都、中國漁都,如今又添一張“中國長壽之鄉(xiāng)”的亮麗城市名片。據(jù)記者了解,長期以來,西平人敬重自然,秉承美德,注重和諧,因此鑄就獨具魅力的“中國長壽之鄉(xiāng)”。目前,西平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9歲,西平縣委、縣政府注重縣域醫(yī)療水平的提升和養(yǎng)老機制的改善,使西平健康效益指標不斷優(yōu)化,康養(yǎng)醫(yī)養(yǎng)產(chǎn)業(yè)日臻成熟,西平成了綿延長壽的樂土,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探尋西平的“長壽密碼”。“中國長壽之鄉(xiāng)”的榮譽實至名歸。“敬老愛老”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讓西平成了最有活力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城,最具魅力的文明幸福城。(來源:今日駐馬店 駐報全媒體記者 許靜)走進長壽之鄉(xiāng) 打開長壽錦囊
獨家搶先看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