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原煤城“向綠而興” 河南焦作有何蝶變“密碼”?
中新網鄭州10月18日電 (韓章云 范曉恒)河南焦作是百年中原煤城,也是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依靠創新驅動轉型,探索走出了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焦作路徑,中原煤城實現“向綠而興”的華麗蝶變。
10月18日,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舉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新聞發布會,向外界通報河南焦作創新發展、轉型煥新、打造生態宜居示范城市的實踐之路。
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發布會介紹焦作市轉型發展情況。范曉恒 攝
焦作市委書記李亦博介紹,該市堅持創新引領發展,2023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82%,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支出增速達53.2%、位列全省第一。著力提升新材料、綠色食品、高端裝備及汽車零部件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水平。
例如,該市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六氟磷酸鋰,實現了國產替代,打破了國外壟斷。焦作晶銳光電有限公司研發的二氧化碲晶體,為嫦娥六號月背挖“土”提供助力。當前,焦作市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規模突破500億級,新能源汽車儲能裝置制造產業集群創成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成為河南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作為老工業基地,焦作以鏈式集群培育提升產業能級,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6.5%,作為傳統支柱產業的煤炭工業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由81.7%下降到4.44%。“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得到根本轉變。
在綠色食品領域,焦作市在調味料“賽道”發展搶眼。焦作市溫縣是“中國速食調味料之都”,溫縣縣委書記盧繼成介紹,當地打造“一甜一咸”兩大產品體系,“一甜”即以大咖國際為主的新式茶飲,企業專注糖、奶、茶、咖、果、糧、料七大類原料,服務全球新式茶飲行業10余個品牌,年生產能力130萬噸,滿足了億萬民眾對甜味的感官需求;“一咸”即調味料,年產調味料60萬噸,為全國3000多個品牌提供研發服務,市場上熟知的螺螄粉、酸辣粉、肥汁米線、粉面菜蛋等爆火食品,背后都有溫縣調味料的味道支撐和加持。
除了工業,近年來,焦作充分挖掘太極拳文化、云臺山風光和黃河文化等文化旅游資源潛力,推出研學游、非遺游等系列文旅新產品,推動“文旅+康養”“文旅+農業”“文旅+工業”等多業態融合發展,旅游已成為焦作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我們有云臺山、青天河、神農山3家5A級景區,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有‘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李亦博介紹,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焦作全市共接待游客685.9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1.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21%、12.56%。
作為一座煤城,當下,綠色已成為焦作的城市底色。焦作是國家森林城市,有太行山、黃河兩大生態帶,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生態優勢突出。該市森林覆蓋率達35.2%,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5.81%,GDP能耗強度近三年累計下降10.4%。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開展北山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治理。如今,焦作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宜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