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我國北方集約化農區肥料、畜禽糞便、作物秸稈量大而集中,導致該區域氮素面源污染風險較高。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項目“北方集約化農區氮素面源污染發生過程與調控機制”針對這一問題,從景觀尺度評估集約化農區氮素面源污染風險,制定以環境質量和農產品安全為目標的北方集約化農區面源污染系統防控策略。\u003c/p>\u003cp>2021年5月,在河南農業大學的牽頭組織下,心連心集團主持了該項目中的一項子課題“基于氮高效氮長效的農業面源污染源頭減控技術與機理”。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資源與環境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4家單位的共同參與下,共同解析氮素面源污染的發生機制,研究防控技術,為減緩面源污染,助力綠色農業發展貢獻科研力量。\u003c/p>\u003cp>成果展示期間,項目首席、河南農業大學教授介曉磊表強調了本次活動的重要意義,再次明確了項目目標,要求大家竭智盡力、加強協作,在項目最后一年完成沖刺,給國家交上一份滿意答卷。河南省科技廳現代農業農村科技處處長李永恩指出,項目組應繼續高度重視項目實施,認真總結、提煉項目成果,加快促進成果轉化。\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42/6768D8A787122BC1E8032EE883EB7BF86E35697E_size68_w1080_h806.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42/CEDCB58DBDBE5C94AC42521F80AB90B533BBFFB4_size82_w1080_h769.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郭天財面向課題組成員,對小麥的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進行了指導,圍繞品種選擇、整地要求、小麥的養分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入講解,為課題組2024-2025年小麥季試驗田的播種和管理提供寶貴支持。\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42/72316B2ABAEA6CF483BFB5CF62973FB2BCBD4A0E_size73_w1080_h786.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面源污染”子課題主持人、心連心集團產品研究院總農藝師岳艷軍介紹,自心連心集團參與項目研究以來,取得三方面重要成效:一是在機理方面揭示了農田氮素遷移機制和氮高效、氮長效機理;二是研發出了超控士緩控釋肥料、硅改性包膜肥料等7個高效綠色的化肥產品;三是申請行業地方標準2個、獲批發明專利5項等,持續輸出好技術好成果,助力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42/B4EFA8014A75953B6A5D70D55F8A8E81C1E0FD70_size75_w1080_h787.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在會議現場,心連心集團負責子課題的九個子任務負責人,分別對輸出成果和技術進行詳細講解,現場與專家領導深入交流,進一步探索農區氮高效、氮長效的集成技術和作物高產、高效的優化措施。\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42/4C208328C56BFB46858B80935EB6F398FF136189_size164_w1080_h699.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u003c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4_42/4A6012514F0649A569CA09F6EB26AC7647714CFE_size84_w1080_h750.jpg\" alt=\"圖片\" />\u003c/p>\u003cp>心連心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興旭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心連心集團下步一是將以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出發點,采用一系列先進農業技術,開發有效的、農民需要的氮高效氮長效產品、配套施肥技術,在自己主持的課題下為其他參與單位提供支持、搭建平臺,保障課題目標圓滿達成;二是將加大項目期間的成果轉化,讓專家們的研究成果切切實實為農民所用,給農民帶來更加便捷、高效和環保的農業生產方式,與各參與單位、相關專家一道,為農產品產能提升、農業綠色發展貢獻力量!\u003c/p>\u003cp>來源: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公眾號\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4-10-19 08:10:08","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氮素,農業,項目,農區,河南農業大學,集團,技術,機理,肥料,小麥","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10月18日,由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參與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方集約化農區氮素面源污染發生過程與調控機制”項目技術成果展示暨小麥開播儀式在河南新鄉心連心農業示范園區舉行。河南省科技廳現代農業農村科技處處長李永恩、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土壤肥料站站長陶華,項目首席、河南農業大學教授介曉磊,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郭天財,心連心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興旭以及各參與子課題負責人、相關專家參加活動。 我國北方集約化農區肥料、畜禽糞便、作物秸稈量大而集中,導致該區域氮素面源污染風險較高。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項目“北方集約化農區氮素面源污染發生過程與調控機制”針對這一問題,從景觀尺度評估集約化農區氮素面源污染風險,制定以環境質量和農產品安全為目標的北方集約化農區面源污染系統防控策略。 2021年5月,在河南農業大學的牽頭組織下,心連心集團主持了該項目中的一項子課題“基于氮高效氮長效的農業面源污染源頭減控技術與機理”。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資源與環境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4家單位的共同參與下,共同解析氮素面源污染的發生機制,研究防控技術,為減緩面源污染,助力綠色農業發展貢獻科研力量。 成果展示期間,項目首席、河南農業大學教授介曉磊表強調了本次活動的重要意義,再次明確了項目目標,要求大家竭智盡力、加強協作,在項目最后一年完成沖刺,給國家交上一份滿意答卷。河南省科技廳現代農業農村科技處處長李永恩指出,項目組應繼續高度重視項目實施,認真總結、提煉項目成果,加快促進成果轉化。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郭天財面向課題組成員,對小麥的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進行了指導,圍繞品種選擇、整地要求、小麥的養分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入講解,為課題組2024-2025年小麥季試驗田的播種和管理提供寶貴支持。 “面源污染”子課題主持人、心連心集團產品研究院總農藝師岳艷軍介紹,自心連心集團參與項目研究以來,取得三方面重要成效:一是在機理方面揭示了農田氮素遷移機制和氮高效、氮長效機理;二是研發出了超控士緩控釋肥料、硅改性包膜肥料等7個高效綠色的化肥產品;三是申請行業地方標準2個、獲批發明專利5項等,持續輸出好技術好成果,助力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會議現場,心連心集團負責子課題的九個子任務負責人,分別對輸出成果和技術進行詳細講解,現場與專家領導深入交流,進一步探索農區氮高效、氮長效的集成技術和作物高產、高效的優化措施。 心連心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興旭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心連心集團下步一是將以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出發點,采用一系列先進農業技術,開發有效的、農民需要的氮高效氮長效產品、配套施肥技術,在自己主持的課題下為其他參與單位提供支持、搭建平臺,保障課題目標圓滿達成;二是將加大項目期間的成果轉化,讓專家們的研究成果切切實實為農民所用,給農民帶來更加便捷、高效和環保的農業生產方式,與各參與單位、相關專家一道,為農產品產能提升、農業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公眾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進行時:心連心集團以科技創新引領中國農業“綠色革命”!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