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腹地,再迎盛會。12月19日,第二十六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和第三屆“一帶一路”(河南)國際農業合作博覽會在駐馬店開幕。從初級農產品到智能化農產品加工設備,從“馬路大集”到國際化交流平臺,駐馬店以“會”為媒,奏響了新時代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強音,城與“會”雙向奔赴交匯相融。
傳統農區的駐馬店,農業是其最鮮明的底色和突出的優勢。借助25載農洽會的溢出效應,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開花結果、綻放光芒。
磨粉、制粉、打包……走進位于遂平縣的五得利面粉集團,全長185米的單體面粉加工車間正在晝夜不停地生產,每天有5000噸小麥經過高精度、全封閉的自動化生產系統變成面粉,再通過智能化“無人倉庫”轉運分撥至全國各地。
立足農業資源優勢,駐馬店不僅培育壯大十三香調味品、大程糧油、一加一面粉等一批本地骨干企業,還吸引今麥郎、君樂寶、思念等國內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爭相落子布局。2018年,全國首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落戶,駐馬店開啟乘勢打造“全國一流、世界領先”的農加工業“硅谷”新征程。
25年善作善成,駐馬店做大做強“農”文章,農產品加工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750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由841億元增長至2250億元;全市現有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8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塊大鏈粗。
從“國際農都”到“中國藥谷”,農產品加工業優勢再造,駐馬店生物醫藥產業異軍突起。
2021年,駐馬店搶抓全球醫藥健康產業爆發式增長重大機遇,立足全市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持續提升農產品加工附加值,擘畫了“中國藥谷”產業發展新格局,縱深推進農產品加工、畜牧產業和生物醫藥“三位一體”創新發展,為傳統農業大市注入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泌陽縣夏南牛核心育種場內,一頭頭肥碩健壯的夏南牛悠閑自在、精神抖擻。“一頭夏南牛的牛血賣不到100元,如果深加工制成免疫球蛋白、SOD等牛血生物制劑,可增值1500元左右;一頭夏南牛的骨架只賣200元,如果加工成牛骨素等,可增值600元左右……”泌陽縣畜牧技術服務中心研究員、“夏南牛之父”祁興磊介紹,通過對牛肉、牛皮、牛骨、牛血等產品精深加工,推進“三鏈同構”,牛產業附加值大幅提高。
農產品加工追“新”提“質”,帶動生物醫藥產業精彩“聚”變。目前,駐馬店市生物醫藥領域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2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家,打造了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2個省級研發創新平臺;依托河南省醫學科學院資源優勢,共同建設的河南省醫學科學院駐馬店基地已揭牌;天方藥業化學原料藥與口服固體制劑中試基地建成運行。
“會”以城興,城以“會”榮。25載農洽會的成長史,也是駐馬店跨越趕超、奮勇躍升的奮斗史。
“農洽會把農產品加工業領域的原料商、加工商、采購商、投資商集聚到一起,讓我們看到了農產品加工領域的巨大機遇。”第二次參加農洽會的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鄭歐進口商品有關負責人王志杰說,去年參會時有制造商聯系他們,表示想借助中歐班列走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開展國際貿易合作。目前,雙方已經開展多項合作,開拓了新的市場。
搭建、拓展交流平臺,不僅方便商品買賣,還連接著長長的產業鏈、供應鏈,有助于帶動相關地區產業發展,幫助當地民眾提升收入、改善民生。
“駐馬店,中!”“駐馬店越來越有‘國際范兒’。”“農洽會辦得排場!”……每年農洽會都能收獲各方客商點贊,熱點話題沖上熱搜。
作為駐馬店對外開放的亮麗名片,農洽會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和國際農業高質量發展展示交流的舞臺,駐馬店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城市形象精彩蝶變,城市品質愈加彰顯,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等一系列“國字號”榮譽,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和綜合實力不斷攀升。
有形的變化很精彩,無形的變化更深刻。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大大提振了駐馬店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爭先進位的精氣神,天中兒女更加自信、從容、堅定、無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的道路上闊步前行。(記者 劉曉波 通訊員 張遙駝)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