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河南 > 地市 > 安陽 > 正文

安陽工學院: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服務低空經濟發展需求

安陽工學院面向低空經濟重大戰略需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個調整優化”重要決策部署,在航空辦學優勢基礎上,深入調整優化學校學科專業布局,聚焦服務低空經濟發展,把通航、無人機等作為重點建設方向,其他專業逐步向服務低空經濟轉型,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深化產教融合、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提升航空、低空經濟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水平,實現學科建設、專業布局、人才培養與區域低空經濟發展需求有效銜接。

一、鞏固航空特色,前瞻性布局學科調整優化

搶抓河南省發展航空經濟戰略機遇,2012年開設“飛行技術”專業,成為全國第九所、河南省第一所培養民航飛行員的高校,后陸續開設“飛行器適航技術”“飛行器制造工程”“空中管制與簽派”“航空電子”等12個航空類專業(方向),“交通運輸”“電子信息”入選河南省新一輪重點學科,“飛行技術專業”為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民航概論》《航空物流管理》是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航空特色初步顯現。

圍繞航空、低空經濟辦學特色,調整優化學科學院,先后成立飛行學院、機械與航空制造工程學院、電子電氣與無人機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文化傳媒與航空服務學院。前瞻性設置戰略性新興、交叉學科專業:針對低空空域管理體系建設和應用開發研究方向,申報“智慧交通”專業;針對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機場建設進入快車道,申報“智能建造與智慧交通”專業;針對安陽化學工業集團、河南旭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林州致遠電子有限公司等多家航空材料高科技企業集聚安陽,通航制造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現狀,申報“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針對無人機控制及其關鍵技術方向,預備案“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專業;針對安陽是國內唯一一個擁有運輸機場和三個通用機場的地級市、機場管理服務和空中客艙服務人員缺乏現象,預備案“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

二、強化人才供給,沉浸式探索人才融合培養

精準對接低空經濟產業板塊和產業鏈上下游鏈路新需求,優化產業合作、協同育人模式,努力探索形成社會多元力量一體共建、高度貫通培養體系,切實增強服務低空經濟、航空業高質量發展人才供給能力。

多方共建航空類育人平臺。設立具有獨立資質的“CCAR-147部飛機維修培訓機構”和考點,為地方民航維修單位培養飛機維修人員200余名,在校學生獲機務維修基礎執照(TA)40余名。與中國民航機場協會合作成立“1+X機場運行管理職業資格證(高級)培訓機構”,100余名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與南航河南分公司等共建省級行業特色學院--智慧民航產業學院,融人才培養、實習實訓、技能培訓、科研創新、技術交流、成果轉化、高端技術展示等多功能于一體,為智慧民航產業領域培養亟需的高端技術人才。

聯合頭部企業協同育人。與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昆明航空有限公司、中原龍浩航空有限公司、美國航空運動協會(ASA)等10多家單位合作,培養民航飛行駕駛員近400人,已有多人成長為機長、準機長,還有一大批副駕駛飛行員。

引入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與俄羅斯莫斯科國立民用航空技術大學聯合舉辦非獨立法人國際辦學機構—“安陽工學院莫斯科航空科技學院”。目前開設“交通運輸”“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4個本科專業,還將設立俄語語言中心、共建聯合實驗室,開展無人機與低空經濟等領域合作。

建立航空業界交流協作平臺。舉辦“海峽兩岸民用航空發展與人才培養論壇”,圍繞航空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建設、校企合作等議題,已經成功召開7屆,成為海峽兩岸乃至中外高校及企業間航空人才培養溝通交流盛會。

三、重視科研協同,合縱化組織團隊科技創新

堅持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有效銜接、產學研協同發力,加強有組織科研,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創新學科組織模式,鼓勵跨地域、跨行業、跨專業合作開展科技創新。

共建高水平科研平臺。與俄羅斯莫斯科國立民用航空技術大學聯合申報的“河南省人機環境與應急管理國際聯合實驗室”獲批立項建設,以航空人機環境控制及安全技術、航空信息安全與應急管理、航空材料安全與可靠為研究領域和研究特色。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設立“國家精準農業航空施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安陽工學院分中心”,聚集跨學院、多學科、多領域交叉的科研團隊,針對典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航空植保施藥,開展農業航空遙感、航空精準變量噴霧等相關技術及裝備的創新研究。參與組建河南省重點實驗室--“藍天實驗室”,設立“藍天實驗室安陽工學院分中心”,依托“藍天實驗室”凝聚學科方向、提升科研能力、鍛造高水平科研隊伍。

重組科研團隊。成立“民航產業高質量發展智庫平臺”,瞄準地方經濟發展建設需求,融合科研、咨詢與戰略規劃,專注于驅動民航業可持續發展與數字化轉型升級。成立“航空裝備功能材料與再制造技術科研團隊”,以先進航空功能材料設計制造與服役科學、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與裝備科學為研究方向。成立“先進能源材料設計及應用科研團隊”,研究先進能源材料設計及應用。成立“新能源電力系統科研團隊”,以風光儲一體化智能微電網創新、電力系統實時仿真創新為研究方向。

聯合企業科技攻關。與安陽市豪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風洞實驗室”和“河南省航空復合材料螺旋槳及旋翼工程研究中心”,開展無人機無軸承旋翼系統柔性梁及槳葉優化設計、高剛性旋翼系統優化設計等方面的研究,聯合獲批河南省重點研發專項--“高性能碳纖維高速飛行器旋翼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安陽市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高性能碳纖維無人直升機旋翼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河南帕格航空模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針對重油燃料低溫下較難霧化的問題,采用優化燃燒室和發動機自循環熱管理系統的方法提高燃油和空氣的混合霧化,實現穩定的燃油預熱及燃燒;同時對無人機專用ECU發動機控制單元和點火系統、發動機冷啟動方案、防爆燃特性等進行研究,聯合獲批安陽市重大科技專項--“無人機重油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究”。

下一階段,學校將以“起高峰、成高原”為建設思路,加快培育和吸引航空領域的優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力求在低空經濟的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與人才儲備,增強服務低空經濟重大戰略和創新高地建設的能力,努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空域服務學科專業亮點;大力推進“低空經濟+”人才培養模式,使工科更加聚焦于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需求,理科、文科、農科向低空經濟產業需求延伸,形成多學科協同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為低空經濟的繁榮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