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cp>12月26日,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獲悉,殷墟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洹河北岸地區三橫三縱骨干道路網絡格局初現,其中一條縱向干道的路溝長超過1.6千米,為迄今已發現的兩端明確、長度最長的商代晚期都城大邑商城市干道。\u003c/p>\u003cp>“本年度探明并確認的干道網絡及溝渠,填補了殷墟洹河北岸區域大型線性遺跡的空白,初步搭起了洹河北岸地區都城空間的骨干框架,是研究大邑商都城規劃和布局上的新突破。”發掘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牛世山說。\u003c/p>\u003cp>“2021年起,我們對以商王陵為核心的整個洹河北岸開展了持續性考古工作。”牛世山介紹,2024年度鉆探發現道路和道路的路溝多條,有橫向、縱向兩種,分寬、中兩級。其中寬的超過15米,最寬處近30米,最深超過2米,為干道性質。\u003c/p>\u003cp>“此次在洹河北岸區域發現的商代干道間距在320至550米之間,中級道路的間距為100米左右,縱橫相連,具有明顯的人為規劃痕跡。”牛世山表示,結合以往殷墟考古發掘確認,大邑商都城的道路分寬、中、窄級,可稱為干道、街、巷。\u003c/p>\u003cp>“大邑商”都城迄今發現的最長干道是什么樣?\u003c/p>\u003cp>“路面有細沙,夾雜碎陶片、小石子,路土中還出土了銅馬鑣、石斧等文物。”牛世山說,“或許3000多年前,這條道路也曾車馬喧嚷、往來不絕。”\u003c/p>\u003cp>此外,考古人員還探出洹河古河道的南、北岸各一段;發掘商王陵區祭祀坑40多座等。\u003c/p>\u003cp>“這些新發現將推動殷墟王陵區內部分區的研究,為研究商代社會性質、商代祭祀活動及其形式提供新的資料。”牛世山說。\u003c/p>\u003cp>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趙旭燕","faceUrl":"http://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type":"vampire","cateSource":"","isShowSign":0,"parentid":"0","parentname":"傳媒","cateid":"876322","catename":"鳳凰網河南","logo":"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1219/17/wemedia/0fc92208d7ced0e7fa170827f0650381ff366b11_size19_w200_h200.png","description":"鳳凰網河南,影響中原的力量。","api":"http://api.3g.ifeng.com/api_wemedia_list?cid=876322","show_link":1,"share_url":"https://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_zmt_home?tag=home&cid=876322","eAccountId":876322,"status":1,"honorName":"","honorIm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honorImg_night":"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png","forbidFollow":0,"forbidJump":0,"fhtId":"92769226","view":1,"sourceFrom":"","declare":"","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authorUrl":"https://ishare.ifeng.com/mediaShare/home/876322/media","newsTime":"2024-12-26 14:48:33","lastArticleAddress":"來自河南"}},"keywords":"干道,殷墟,都城,洹河,牛世山,大邑商,大邑,甲骨文,道路,骨干","hasCopyRight":true,"sourceReason":"","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在甲骨文中被稱為“大邑商”。其規模、布局以及內部功能區劃研究,一直是一項基礎性、重要性工作。 12月26日,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獲悉,殷墟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洹河北岸地區三橫三縱骨干道路網絡格局初現,其中一條縱向干道的路溝長超過1.6千米,為迄今已發現的兩端明確、長度最長的商代晚期都城大邑商城市干道。 “本年度探明并確認的干道網絡及溝渠,填補了殷墟洹河北岸區域大型線性遺跡的空白,初步搭起了洹河北岸地區都城空間的骨干框架,是研究大邑商都城規劃和布局上的新突破。”發掘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牛世山說。 “2021年起,我們對以商王陵為核心的整個洹河北岸開展了持續性考古工作。”牛世山介紹,2024年度鉆探發現道路和道路的路溝多條,有橫向、縱向兩種,分寬、中兩級。其中寬的超過15米,最寬處近30米,最深超過2米,為干道性質。 “此次在洹河北岸區域發現的商代干道間距在320至550米之間,中級道路的間距為100米左右,縱橫相連,具有明顯的人為規劃痕跡。”牛世山表示,結合以往殷墟考古發掘確認,大邑商都城的道路分寬、中、窄級,可稱為干道、街、巷。 “大邑商”都城迄今發現的最長干道是什么樣? “路面有細沙,夾雜碎陶片、小石子,路土中還出土了銅馬鑣、石斧等文物。”牛世山說,“或許3000多年前,這條道路也曾車馬喧嚷、往來不絕。” 此外,考古人員還探出洹河古河道的南、北岸各一段;發掘商王陵區祭祀坑40多座等。 “這些新發現將推動殷墟王陵區內部分區的研究,為研究商代社會性質、商代祭祀活動及其形式提供新的資料。”牛世山說。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殷墟發現迄今最長“大邑商”城市干道
獨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