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透過寬敞的玻璃窗照進病房,今年60歲的陶如林感覺格外舒坦,正在準備出院:“多虧了‘行走的醫院’,俺得到了及時救治。”
陶如林家住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湯河鄉楊莊村,這里地處秦巴山深處。不久前的一天,他正忙著采收香菇,突然大汗淋漓、心慌無力。他趕緊掏出手機點擊“一鍵呼叫”。幾分鐘后,村醫楊紅學就騎著電動巡診車趕來,迅速打開助診包,在大棚里為他做了心電圖等多項檢查。檢查數據即時傳到70多公里外的盧氏縣人民醫院,專家診斷為心房微顫,一邊指導楊紅學現場救治,一邊派來救護車。
自2024年3月啟動以來,“行走的醫院”已成功救治了20余位突然發病的農村群眾。“為了破解山區、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我們以引進實施‘行走的醫院’健康180項目為契機,提高縣里醫院的急救效率,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質優、價廉、方便的醫療服務,為山區群眾健康保駕護航。”盧氏縣委書記胡志權說。
洛河橫穿盧氏縣城,南北兩岸新老城區有兩座亮眼的建筑群——縣中醫院和縣人民醫院。其中新建的縣中醫院,投資7.85億元、建筑面積13.5萬平方米,是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地區最大的縣級中醫院。
來到盧氏縣“行走的醫院”健康180指揮中心,縣衛健委副主任莫向陽向記者介紹:“看,大屏幕上能看到鄉村醫生的位置及狀態。‘行走的醫院’所有項目服務群眾都是免費的,方便快捷,很受歡迎。”
45歲的劉振東是盧氏縣范里鎮東寨村村醫,行醫20多年。“行走的醫院”項目實施后,他負責東寨村和臨近的大原村兩個村2200余名村民的醫療保健。一接到指令,他就騎著全縣統一編號“009”的電動巡診車趕到百姓家中、田間地頭為群眾看病。他說:“以前給群眾看病主要憑經驗,現在‘行走的醫院’配發有助診包,里邊最主要的設備是一個24小時聯網的名叫‘全科醫生工作站’的便攜式電腦,可與北京等地的專家遠程會診,并配備多普勒超聲儀、生化檢測儀及心電圖儀等多種檢測設備,能夠進行11類30多項檢測檢驗,不僅讓我們鄉村醫生看病更精準,也為上級醫院遠程診療提供了依據。”
“行走的醫院”項目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導、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旨在實現“大病不出縣、看病不出村”目標。以此為契機,盧氏縣財政大力支持,依托縣人民醫院建成“行走的醫院”健康180指揮中心和遠程會診、心電、影像中心,構建“指揮中心、鄉村醫生、助診包、互聯網、專家、運營專班”為一體的“行走的醫院”健康服務網絡和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記者 崔志堅 通訊員 張海軍)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