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 新鄉市脫貧戶監測對象享受政策率100%
1月5日,封丘縣殘聯組織人員到該縣李莊鎮李莊村脫貧戶郭子江家中,對其子郭國營進行殘疾鑒定,當天便制定出針對性幫扶計劃。李莊村黨支部書記、村級網格監測員李紹山介紹:“郭子江患有肺氣腫,兒子又意外受傷,家庭增收困難,有可能出現因病返貧風險,我們馬上啟動識別并納入監測范圍。”
為筑牢防返貧底線,新鄉市探索實踐“4456”監測幫扶工作機制——設立縣、鄉、村、組4級網格監測體系;暢通日常集中排查、部門篩查預警、農戶自主申報、平臺數據分析4種渠道;協同財政、不動產登記、車管所、市場監管、農業農村5個部門進行信息比對;落實健康、教育、產業、就業、社會、綜合保障6項主要幫扶措施。
教育、醫療是最大的民生。輝縣市南寨鎮齊王寨村脫貧戶牛秀德的大兒子剛從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在校期間每年減免學費1500元、補助生活費1250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補貼2500元。二兒子就讀于胡橋第一初級中學,每年享受營養餐補貼800元、非寄宿生生活補助費750元。教育負擔切實減輕。
新鄉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教育幫扶實現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困難家庭資助全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實現動態清零,大病專項救治、醫生簽約服務、“一站式結算”全面落實。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在新鄉,每個縣區都確立了2—3個市場競爭力強、利益聯結緊密的鄉村特色主導產業,覆蓋糧食、畜牧、油脂、特色果蔬、非農原料制造、農文旅、商貿流通等領域,幫扶產業快速發展,帶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2024年,新鄉市謀劃實施銜接項目712個,目前已全部竣工,資金已全部支付到位。其中,實施鄉村建設項目378個,產業項目264個,就業、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等項目70個,有效促進群眾持續增收,以人居環境改善不斷刷新鄉村“顏值”。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新鄉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定期實地調研,看干部狀態、聽群眾呼聲、查戶容戶貌。全市現有脫貧戶7.8萬戶、26.6萬人,監測對象1.5萬戶、5萬人,享受政策率達到100%。(記者 趙振杰 李亞偉 通訊員 靳景路)
新聞1+1
封丘縣:務工就在“家門口”
“遠方城市慷慨亮整夜光,但我覺得不及家鄉一盞燈。”1月5日18時,在位于封丘縣的長封“飛地”產業園里,河南舒適醫療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舒適”)員工劉翠玲脫下工裝準備下班,她騎電動車5分鐘后就能回到城關鄉中孟村家中。
“長封‘飛地’產業園就在我們鄉,鄉里4.2萬畝耕地全部被列入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這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務好工又務好農。”封丘縣城關鄉黨委書記柳利民說。
“長封”指的是長垣市與封丘縣,兩地地域相鄰、歷史相承、人文相通、稟賦互補。2022年4月,新鄉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支持長封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官宣”兩地之間優勢互補、產業同興、產業協同一體化發展。
長封“飛地”產業園面積10.4平方公里,規劃就業人口2.8萬人。目前起步區已導入衛材園中園、先進碳材料產業園、智能裝備產業園、碳基材料產業園4個產業項目。2024年4月,長封“飛地”產業園項目被評為河南省經濟體制改革十大案例之一。
“我們是從扶貧車間走出來的,現在又‘拎包入住’長封‘飛地’產業園的衛材園中園,好的載體讓企業如虎添翼。”河南舒適負責人呂增民介紹,6年前,他們在扶貧車間里生產出河南舒適第一件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如今公司租賃了2棟2.4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包含裁剪車間、縫紉車間、包裝車間、實驗室等。
如今,封丘縣10.08萬灘區群眾全部搬遷入住安置區,并以產業拔掉“窮根”——曹崗鄉利用已建成的扶貧就業點,引進勞動密集型項目入駐,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收入;陳橋鎮推動文旅融合,鄉村旅游快速發展……
耕地是“三農”的命脈。封丘縣2024年8月開始謀劃溝渠連通工作,編制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開通“田管家”小程序守護溝渠連通成果。現已整治疏通“三溝”“五渠”1579公里,減少因災害導致的農作物損失,全縣2.28萬戶脫貧戶和2475戶監測對象直接受益。(記者 趙振杰 李亞偉 通訊員 張志超 楊恒戰)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