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肉的時候按照‘愛心菜單’上的提示,看了超市公示的豬肉檢疫、檢驗合格證,消費更放心了!”1月10日,正在漯河市泰山路新大新超市選購豬肉的市民楊先生,對超市張貼的“愛心菜單”贊不絕口。
楊先生口中的“愛心菜單”是商超將需要落實的食品安全責任清晰列舉后,以臺卡、插卡、貼畫等形式,公示在商超食品銷售柜臺、貨架醒目位置。這成為漯河市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引導食品安全消費監督和社會共治的又一創新舉措。
“一直以來,漯河市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但由于之前未公示相關措施,導致消費者不夠了解,很難達到社會共治。”據該局食品流通科科長張國強介紹,此次推出的“愛心菜單”,根據商超日常售賣的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低溫食品、現場制售食品、果蔬農產品、畜禽肉、水產品等7大類食品種類的食品安全要求,清單式列舉每類食品在環境衛生保持、食品進貨把關、銷售過程管控等方面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并明確食品安全總監或食品安全員聯系方式,提醒消費者知曉并監督從業人員對照落實,營造明白消費、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提升消費體驗,增強消費信心。目前,“愛心菜單”已在漯河市各大商超全面推行,共張貼2000余份。
“‘愛心菜單’不僅讓消費者放心,也讓我們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再加上食品安全知識宣傳,讓我們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新大新超市負責人張莉介紹。
漯河市市場監管局還建立以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行業協會、媒體記者、外賣配送等人員為主的食品安全志愿者隊伍160余支,開展食品安全“進農村、進商超、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2000余次。在漯河市5400余家食用農產品銷售場所顯著為主張貼“食品銷售十不準”海報等,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漯河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東升表示,該局將進一步壓實各級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食品安全風險排查,加大社會共治力度,切實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水平,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劉成威 張國強 劉思雨)